北镇概况
-
医巫闾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简称闾山,位于北镇市西北5公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望海峰高达867米。自隋代开始,此山便为“四大镇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
北镇,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据《周礼》记载,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金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合称五座镇山。据《广宁县乡土志》记载,“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在明、清有广宁大山之称,至今广大群众仍称其为“大山”。两汉的无虑县,唐代的巫闾守捉,都是由医巫闾而得名。金代开始改为广宁,沿用至清末。民国二年 (1913年)全国统一县名,因与湖南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
农业形成了以医巫闾山为线7个乡镇的林果经济带,以102国道为线10个乡镇的高效种植业经济带,以沈山铁路为线7 个乡镇的粮食、养殖业经济带,北镇市被省和国家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生态农业重点县”、“粮食生产基地县”、“花生生产基地县”、“生猪生产重点县”、“高效农业先进县”、“小麦生产重点县”,水果总产量和猪牛羊肉总产量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万公顷,主要品种有玉米、高粱、水稻、麦。年产量35万吨左右,蔬菜生产达到1.7万公顷,其中大棚保 护地1.4万公顷,产量50万吨,东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窟窿台蔬菜市场,吸引了全国50多个市、80多个县区的客商,年批发蔬菜15万吨,北镇市西部山区土壤气候适宜果树生产,全市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5万公顷,有果树1200万株。主要有苹果、梨、葡萄等。
北镇市文化事业的发展颇具特色。先后被文化部、省文化厅命名为“书画之乡”、“辽宁省群众中国画创作活动基地”。1993年,省政府公布北宁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画作者500多人,有的成为省市美协会员,有500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展出或在报刊上发表,有30多幅作品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北镇市历史悠久,古迹较多,有优越的旅游环境和条件。北镇有明代洪武初年在辽金广宁府旧址修筑的砖城,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三丈。现该城己残存无几。东北角有双塔,系辽代所建。西北角有万紫山,风景甚佳。城西五里北镇庙,初建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北镇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北镇鼓楼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形式,有重要价值。崇兴寺双塔1963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青岩寺风景区是北镇市寺院中香火最盛的寺院。
北镇市地处连接东北和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102国道横贯东西,境内有火车站5个。全市有乡级以上公路32条,520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2条66公里,省级公路3条75公里,县公路4条85公里,乡级公路23条2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屯网路化。京沈铁路是联接关内外的主要铁路线。它起自北京,经天津、唐山、秦皇岛,出山海关,过锦州,到达沈阳,全长850千米。102国道是北京通向哈尔滨的公路,全线长1337公里。途经河北,辽宁,吉林,黑江龙省。
北镇全市有市营工业企业54个,乡镇集体工业企业187 个,机械、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化、建材业门类齐全,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蔬菜加工、肉食品加工、花岗岩加工、建材生产、化工生产、冶金熔锻正在逐步形成支柱产业。辽宁闾山酒厂的矿泉系列白酒在国际海南椰子节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获中国科技新产品、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和国家专利及科技新产品展览会特别奖,并多次评为省级名优产品。北镇市皮革厂“质次面粗猪皮加工高档革”和“皮制工作手套”两种产品,被国家专利局授予金奖。锦州床单厂的印花床单,是省市优质产品,多次获金、银奖是出口免检产品,远销18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该厂被国家定为国旗布生产定点厂和省印花床单出口专厂。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