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概况
-
境内为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大小山岭达240多座。主要山峰有韭菜顶子山、西大顶子、大凹岭、长砬子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地面积占82.7%。境内大小山峰近万座,长短沟壑2.8万多条,仅海拔800至1000米的山峰就有28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7座。
本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花生等。养蚕、养参、养鹿业很发达。山区盛产大叶芹、蕨菜等,畅销日本等国。森林面积307.2万亩,立木蓄积量达94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油松、云杉、水曲柳等270多种。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木材。
本溪满族自治县有林地面积20.8万公顷。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林木产品,是山区特有的物产。全县林木蓄积量达1323万立方米,年新增长林木蓄积量约47.5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木蓄积量为951.7万立方米,人工林木蓄积量为351.6万立方米。树木种类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木。主要树种有柞树、水曲柳、胡桃楸、黄拨椤、桦、榆、花、柳、椴和落叶松、油松、红松等240余种。
本溪满族自治县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除冬、夏期间季风一年一度交替,季节雨如期而至外,各地还时常有地形雨、对流雨滋润田园,虽然干、湿季节分明,却无久旱无雨之年。初春积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证了春播墒情。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春秋次之,各占15%、20%;夏季最多,达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
本溪满族自治县年平均温度为6℃~8℃(为全本溪市数据,其中草河口镇6.1℃)。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日为4月20日至30日,终日为10月2日至9日,其间隔日数为156—172天。
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季风特点比较明显,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湿热的偏南风。由于本溪县地处山区,峰峦重叠,森林茂密,构成天然防风屏障,因此风速较平原地区偏小。全年平均风速仅为2.5米/秒,3—5月份风速最大,可达3.6米/秒。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土地资源经建国后40年的开发利用,已基本形成以林为主及粮、果、牧、渔商品生产基地。随着各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点及工矿企业、交通用地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水面增加,旅游用地面积增大。
本溪满族自治县交通是铁路纵横、公路交错、四通八达。纵向铁路有沈丹线(沈阳--丹东)从本县西南部由北向南穿过;横向铁路有溪田线(本溪--田师傅)从本县中部由西向东到达田师傅镇。主要公路有:沈丹高速公路从本县西南部由北向南穿过;304国道(丹东--霍林河)从本县西南部由南向北穿过;本桓线(本溪--桓仁)从本县西部由西向东穿过;铁长线(铁岭--长甸)从本县东部由北向南穿过;沈环线(沈阳环线)从本县西北部由北向南穿过;张庄线(张家堡--庄河)从本县西南部由东向西穿过;小小线(小市--小塔子)从本县中部小市镇由东向西北穿过;小草线(小市--草河口)从本县中部小市镇向南穿过;闻名全国的八盘岭隧道,就在本县境内的本桓线上。沈丹、溪田铁路在县内站点12处。县城小市距本溪市区40公里,距省会沈阳100公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85公里,距丹东大东港200公里,距大连340公里,距营口港230公里。通讯发达,实现光缆程控,直通海内外。
本溪满族自治县工业基础雄厚,全县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8家,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形成了以采矿、冶金、化工、机电、建材、轻工等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本溪北方曲轴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曲轴专业生产厂之一,生产的锻钢和球铁曲轴远销国内外;本溪氯碱总厂生产的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本溪冶炼厂生产的炼钢脱氧剂销往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本溪电缆集团生产的系列高强度铝合金导线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铁刹山酒厂生产的系列白酒,荣获辽宁省 名优产品称号,系辽宁省十大名酒之一。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境内水系主要分为黄海水系和渤海水系。以本县蓝河峪与凤城分界的分水岭为界,岭南为黄海水系,岭北为渤海水系。草河汇入鸭绿江入黄海,太子河汇入浑河、大辽河入渤海。境内有长度在5公里以下的小河1297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5条。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大部分河水流经地方岩石坚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盖,故河水含沙量较少。山区河床比降较大,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3.54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达10万千瓦,7条较大河流水利电力开发潜力很大。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25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