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概况
-
毕节市大部份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 ,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 205—297天。
毕节市资源丰富。地下资源主要有硫、铁、煤、锌、铜、硅铁、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等20余种矿藏。地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农作物资源有73个种类455个品种。有独具高寒山多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有森林植物700余种,林地面积99.7万亩,草地面积73.8万亩。河流总长695公里,水能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11.56万千瓦。后备资源(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积为105.58万亩,宜园土地面积16.46万亩,宜林土地面积67.94万亩,宜牧土地面积21.17万亩,劳动力资源为60万人,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
毕节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紧紧抓住试验区成立20周年和地市共建两大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提质扩容步伐。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省城规委审查,德沟片区、历史街区、翠屏片区、中华路片区修建性控制规划文本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强化规划执法,查处违法建设982起8.86万平方米,强制拆除228起1.8万平方米,规划管理和执法水平逐步提高。以“一河两园六路”项目为重点的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完成工程总量的90%,碧阳湖全面竣工,滨河路三段建成并投入使用,排污工程基本完工,景观绿化工程及望城、政通、郭家湾、马鞍山4个安置小区正抓紧实施;人民公园、阳山公园改造完成并向市民开放;麻园路、碧阳路、学院路一期工程改造竣工通车,南部新区路网、东升路及东升大桥、迎宾路大桥等工程顺利推进,阳山路、天河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环南路、草海路、百里杜鹃路、望城路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东客站建成投入使用,城东新区、南部新区开发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新区渐具雏形。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开工建设商品房100余万平方米,建成30万平方米。环城绿化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启动实施,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以“整脏治乱”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完成了城市公交改制;投入资金1500万元,组织实施了一批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整治城区“五小”行业,拆除文峰支路麻园市场街中街,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不断规范市民行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目标,为试验区建设2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
毕节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市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这里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奇山、秀水、飞瀑、溶洞;这里是红军长征谱写壮丽史诗的革命老区;这里有淳朴浓郁的彝族、苗族风情。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这里是最佳胜地。风景名胜颇多,市境内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共31处。有著名的倒天河风景旅游区、小河风景旅游区、沔鱼河自然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等著名景区。
2008年,毕节市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克服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四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84.04亿元,增长14.13%,其中:第一产业17.47亿元,第二产业30.64亿元,第三产业35.93亿元,分别增长6.02、11.5和21.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21:36:4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财政总收入4.41亿元,按原统计口径,增长16.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1亿元,增长26.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6亿元,增长3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8元,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2724元,增长9.66%,净增240元。城镇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毕节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二三产业持续发展。从改善投资软环境入手,制定出台了行政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公示、投资软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得到改善,优势资源招商、优质项目招商、优质服务招商深入开展。先后组团参加了陕西“西洽会”、北京农展会、毕节试验区首届投资洽谈会及毕节试验区赴“珠三角”、“长三角”、重庆等地的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落实签约项目15个,签订协议资金25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8亿元,增长24.45%。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有序推进,贷款5000万元用于安置改制企业职工,市百货公司等6家企业职工安置已经完成,司法破产的燃料公司已进入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阶段,政策性破产的市农机厂等3家企业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不断规范,财政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全面推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02亿元,增长27.44%;实现销售产值43.84亿元,增长25.25%,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毕节市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始终坚持工业强市理念不动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煤电化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2*15万千瓦热电厂建设完成投资9.7亿元,占项目投资的78%,1号机组已投产运行,累计发电近2亿度,2号机组正抓紧安装;22万吨甲醇煤化工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占项目投资的52%,主要大件设备已陆续就位。35对资源整合、技改扩能和在建煤矿已有34对开工建设,毕节煤碳开发矿区总体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王家坝、草堤、岔河、杨家湾等煤矿地质祥精查工作全部结束,矿权转让工作正协调落实。赛德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市水泥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技改项目有序推进,全市以新型能源化工为重点的循环工业经济体系初具雏形。充分发挥园区对项目的承载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双池”经济走廊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引进落实项目11个,到位资金19.4亿元,力帆骏马农用车项目、金江公司季戊四醇、顺泰烟叶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工作基本完成,毕节大曲异地技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黔西北陶瓷城项目已奠基,10万吨荞麦啤酒项目完成选址工作。江葛水泥、毕节灵峰水泥厂技改等工业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工业经济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