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概况
-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全省林业重点基地县,全县总面积为2598平方公里。有汉、布依、苗等20个民族。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34米,最低海拔301米。西北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00米—1200米之间,中部900米左右,东南部400—600米之间。
册亨县位于桂西北乐业金矿,高龙——马雄金矿田,滇东南富源、罗平金矿区和贵州省西南部诸金矿田所组成的金三角成矿区,也称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全县十四个乡(镇)中现己探明有七个乡(镇)蕴藏着黄金矿产,这七个乡(镇)分别是:巧马镇、丫他镇、者楼镇;冗渡镇、岩架镇、庆坪乡、百口乡。目前已探明储量23吨,90%以上是原生矿,其分布大致是:丫他磺厂沟金矿区的原生矿体13.13吨,纳板窟窿南翼的板其矿区原生矿体6.90吨,百地矿区2吨。其他氧化矿体据推测约为2—3吨左右,主要分布在者楼镇、冗渡镇、岩架镇、庆坪乡等乡(镇)、一带。
册亨县县委、册亨县县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县情民情,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生态农业立县、优质农产兴县),发挥三大优势(天然温室十天然草场广和天然林地多),培育三大丈柱(休业、草地畜牧业、优质早熟蔬菜业),发展三大产业,实现三大突被,的发展路子。明确了奋斗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六条主线"(即以者楼为中心,沿者楼至坡妹线、至威旁线、至八渡线、至百口线、至巧马线、至弼佑线),实施3331工程(即优质蔬菜、优质大米、甘蔗各3万亩和10万亩砂仁)和"11125工程"(油茶、草场、衫木各为10万亩和2万亩麻竹、5万亩中药材),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优质元公害农畜产业商品基地。
2009年,是册亨县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之年。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发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民生保障,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快,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经济工作任务。初步测算,1—12月,全县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78500万元,占计划数的100.01%,同比增长12.6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062万元,占计划数的102.36%,同比增长8.62%;第二产业完成15788万元,占计划数的100.65%,同比增长14.41%;第三产业完成26650万元,占计划数的96.65%,同比增长17.59%。实现人均(GDP)3390元,同比增长11.59%。
册亨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全县配套小水池建设工程通过广大干群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已于5月底全面竣工,并通过县、州两级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现已投入使用。去冬今春完成基本农田建设配套小水池建设任务800口,占任务数的100%;总容积量达25903.5立方米,占任务数的107.93%。全部工程开挖土石方4.93万立方米,群众投入工日5.68万个,覆盖10个乡镇36个村78个组,963户农户9800人受益。通过修建配套的小水池建设工程,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对基本农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夯实了农业后劲。全县完成山塘整修4处,渠道防渗修复2公里,新建改建提水站0.01万千瓦,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3亩,新增水田有效灌溉面积402亩,新增水浇地灌溉面积2002亩,恢复灌溉面积3003亩,面上片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平方公里,完成农村人饮安全工程107处,解决30337人畜饮水困难。
册亨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7℃,极端最高气温36.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45天,年均降水量1035毫米。主要特点是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夏湿春干,雨热同季,春暖早、秋凉迟。全年日照时数1514.6小时。水果品质好,牲畜数量多,林木生长快,除杉木外,主要树种还有细叶云南松、油桐、油茶、丝栗栓皮栎、江南油杉、红椿等。森林覆盖率14.9%。
2009年册亨县工业经济发展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工业经济运行企稳早、回升快,全年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1—12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9600万元,占计划数的101.72%,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6584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完成13016元;工业增加值完成8296万元,占计划数的116.52%,同比增长8.06%。主要产品水泥完成85600吨,占计划数的100.71%,同比增长11.17%;桐油完成4435.67吨,占计划数的110.89%,同比增长15.39%;发电量达5190万度,占计划数的174.75%,同比增长94.75%;供水75.2万吨,占计划数的95.19%,同比增长3.01%;铁合金完成8886吨,占计划数的126.94%,同比增长27.64%;焦炭完成7.34万吨,同比增长68.35%。
册亨县“三农”工作成绩显著。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夏、秋双季粮食再获丰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问题,为了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扶持农村经济发展,随着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形势,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全县优质稻谷、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油菜育苗移栽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2009年1—12月,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54037万元,占计划数的101.96%,同比增长6.79%,其中:农业产值完成23158万元,同比增长1.62%;林业产值完成6745万元,同比增长2.06%;牧业产值完成20102万元,同比增长1.64%;渔业产值完成2751万元,同比增长1403.28%;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1281万元,同比增长2.89%。粮食总产量达67482吨,占计划数的100%,同比增长0.71%,其中:夏粮产量完成4687吨,秋粮产量完成62795吨。
册亨县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各项造林绿化指标已按期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林改工作稳步推进,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林业发展上以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的发展战略,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册亨,全县林业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9年1—12月,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68500亩,占任务数的138.66%,其中:工程造林59500亩,社会造林9000亩。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59‰,低于上级下达给我县森林受害率0.9‰的控制指标。2009年,全县草地畜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改促养、以养促种”的发展思路,依托天然草场和喀斯特地区生态畜牧养殖示范项目为依托,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以草场建设和畜牧禽品改良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在南部片区建设的天然草场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册南模式”,全县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12月,全县大牲畜存栏59352头(匹),同比下降24.89%;大牲畜出栏15333头(匹),同比增长48.39%。生猪存栏96810头,同比下降2.68%;生猪出栏81768头,同比增长9.59%。黑山羊存栏58126只,同比增长11.3%;黑山羊出栏29656只,同比增长62.2%。家禽499045羽,同比增长1.3%。肉类总产量达9133吨,同比增长7.74%。全县在基本草原区和已建草场共改良草地10000亩,占任务数的100%;完成新增人工草地17500亩,占任务数的100%。截止12月,全县完成牛改输配4087头,产杂交牛犊2219头;产波黑杂交羊3173只;推广杂交仔猪30400头;推广优质禽11.8万羽。
2008以来,册亨县积极采取五项有效措施,加快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建设。册亨县有天然草场139万亩,集中连片的有80多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该县于今年被列为全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项目下达后,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充分结合县情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狠抓项目落实。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出台了《册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成立了册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5人)。二是抓好宣传发动,在项目实施重点乡镇召开宣传培训现场会5次;入村召开群众会议47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在项目区醒目处设置宣传标志牌,标明建设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和规模等。三是保障经费投入,县政府拨专款8万元作为项目实施的工作经费。四是规范项目材料,严格按照项目要求撰写项目材料,及时呈报省扶贫办并得到审核通过。五是制定和完善了基础羊群、物资采购机制、项目资金管理等制度,使项目顺利开展。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