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概况
-
昌乐县历史优久,西周,姜太公始封齐地,建都营丘(即今河头镇营丘村),宋初,置昌乐县。现城东南22公里处有齐国故都遗址,当年城廓至今依稀可见,碑碣尤存。城南10公里的方山庙,建筑古老,翠柏苍然。团山子火山口,距县城18公里,系新生界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万年,四壁石柱磷次栉比,成竖条和斜条辐射状排列,仍保存着当年火山喷发时的壮观。境内山脉主要有孤山. 方山. 乔山. 苍山. 打鼓山. 车罗顶最高,381米。主要河流有汶. 红. 白浪. 于. 桂. 尧. 大丹. 小丹等河。系山清水秀. 原野膏腴. 文明辉煌之地。
昌乐县农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瓜菜、黄烟、桑蚕、林果、肉鸡、肉鸭和奶牛七大主导产业。昌乐西瓜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面积15万亩,品种80多个;建有中华西瓜科技园,一年四季有瓜,是有名的“西瓜之乡”,产品已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畜牧养殖业,有乐港、永昌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鸡、鸭、牛、羊、猪等17个系列,年产肉、蛋、奶10万余吨,年养殖肉鸡、肉鸭5000万只。
昌乐县对外经贸发展迅速。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多元化市场开拓、产品内部结构战略,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到目前,全县累计办成外商投资企业180多家。2005年,全县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目前,全县出口商品有肉鸡、肉鸭、塑料、纺织品、玩具、蔬菜、油漆、地毯等15大类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县出口创汇1.2亿美元。
昌乐县珠宝业发展得天独厚,现已形成规模宏大的珠宝集散地。自1986年在昌乐发现蓝宝石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全县珠宝业从业人数已达4000余人,从事珠宝产业的企业已达340家,其中大型宝石开采企业8家,饰品镶嵌企业80多家,珠宝首饰批发、销售贸易型企业250家,年宝石加工能力600万克拉、饰品400万枚、黄金首饰600万克,年产值10亿元。已形成山东省规模最大的24K黄金、白金和18K镶金饰品及宝石的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了国内唯一冠国家级名称的珠宝交易市场“中国宝石城”。该县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宝石节,都取得明显效果。
昌乐县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占全县GDP的27.3%;服务业从业人员9.5万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发展到95处,其中尧沟瓜菜市场年交易量4亿公斤,被评为“国家定点西瓜市场”。全县商业零售餐饮网点发展到3908户,城区有温州商城、商业步行街、佳乐家超市等大型商业网点,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4亿元。旅游业以蓝宝石为依托,建成了中国宝石城、中华宝玉石博物馆、世界民族文化村、仙月湖景区等10多处旅游景点,推出了“蓝宝石之旅”、“生态观光”等旅游专线。
昌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蓝宝石、油页岩、石灰石、地热、膨润土、玄武岩、煤等26个矿种。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亿克拉,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油页岩总储量10.5亿吨,含油量平均10%,最高达16.25%,发热量在2300-2500大卡之间,储量居全国首位;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温度高;石灰石矿区集中,品位高,约有120亿立方米。水库星罗棋布,水源充足,有各类大中小水库104座,其中高崖水库是潍坊市第二大水库。昌乐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昌乐西瓜远销全国各地,享有“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的美誉。
珠宝业发展得天独厚,现已形成规模宏大的珠宝集散地。自1986年在昌乐发现蓝宝石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全县珠宝业从业人数已达4000余人,从事珠宝产业的企业已达340家,其中大型宝石开采企业8家,饰品镶嵌企业80多家,珠宝首饰批发、销售贸易型企业250家,年宝石加工能力600万克拉、饰品400万枚、黄金首饰600万克,年产值10亿元。已形成山东省规模最大的24K黄金、白金和18K镶金饰品及宝石的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了国内唯一冠国家级名称的珠宝交易市场“中国宝石城”。我县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宝石节,都取得明显效果。
昌乐县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县各类企业发展到1035处,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229家,形成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塑料、机械、建材、宝石加工、轻纺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县的珠宝、塑料袋、油漆、肉鸡、肉鸭、葡萄糖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全县共有塑料加工企业102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拖拉机组装企业20家,年生产能力30万台;乐器加工企业30家,年产吉他、贝司等乐器50万把;地毯生产企业18家,年加工能力240万平方英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