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概况
-
长清区境,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代,于境内卢邑设卢县,属济北郡。西汉时为泰山郡卢县、茌县和平原郡祝阿县地。三国魏时为兖州济北国卢县、泰山郡山茌县和青州济南国祝阿县地。西晋时区境属济北国卢县,县经东北部属青州济南郡祝阿县地,东部为兖州泰山郡山茌县地。东晋时为太原县地。南朝宋时区境属济北郡;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585年,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594年,以长清镇置长清县。至此始有长清县名,县以境内齐长城和清水命名。此时长清县属济北郡,县境东北部为历城县和祝阿县地。唐代,长清县初属河南道济州。643年,废济州,长清属河南道齐州。北宋时以路辖府, 长清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 县内界首镇属京东西路郓州。996年,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长清老城区。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区社会劳动生产率32183元/人,增长18%。各项税收总额3.35亿元,增长34.2%,高于GDP增幅15.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75%,提高0.4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末的19:49.7:31.3调整为18.1:50.8:31.1,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8.2 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个体私营增加值29亿元,增长26.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3.9%和32.4%。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税收2.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占全部税收的82.3%。固定资产投资率为60.8%,提高1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6.35%,提高4.06个百分点。
长清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区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该区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山东内陆,距渤海、黄海较远,东面又受胶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区阻隔,故呈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改革开放以来,长清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门类齐全,共有工业企业2451 家,其中涉及电子、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纺织等多行业。通过择优扶强,骨干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家。主要产品包括:汽缸 、大输液、花岗石板材、锅炉、散热器、美发、高低压开关柜、水泥、等200余种,有六大类20种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国际市场。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汽缸 150万套,优质花岗石板材 100万平方米,特种铸管5000吨,锅炉1000台,炊暖炉 5万台,打火机2亿只。先进的加工设备、巨大的生产潜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为中外客商投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中外客商来长清投资兴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引进项目489项,总投资80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7项。2004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4.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17.5%。人均生产总值16684元,可比增长18%。生产总值按在地统计原则初步核算数为91.2亿元,同比增长14.3%。
境内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粮、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副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有煤、金、铜、铝、磷、铁等,特别是石材资源比较丰富。“三砂五石”(红砂、黄砂、青砂、花岗石、大理石、木鱼石、石英石、钾长石)储量分别在10亿吨和3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花岗石有24个品种,储量达200亿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鱼石储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现已加工制作成上百种保健工艺品,素有“建筑建材之乡”之称。
长清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部山区“三砂五石”(青砂、红砂、黄砂和花岗石、木鱼石、大理石、石英石、钾长石)量大品优,其中花岗石有24个品种,储量在200亿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鱼石、墨玉工艺品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睐。水资源异常丰沛,可利用水资源3.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含量约为1.8亿立方米,加之泰山山脉水系、长孝水系和黄河水资源,构成发济南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林木覆盖率高达3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甘薯,主要畜禽产品有猪、牛、羊鸡,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元葱、甘蓝、无核葡萄、中华寿桃、泰山白梨、玉杏、核桃、板栗、柿子等。各种名、优、稀、特产品及传统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