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概况
-
察雅县的光热资源和初具规模的水果生产(现有果园245个,3667亩,年产水果150万斤,葡萄园80亩),对发展干果产业和酿酒产业,建设优化林果业生产和生产基地有可观前景。全县森林覆盖率约为5.8%,主要分布在酉西、亚许等地,经济林木有苹果、桃子、核桃、葡萄、花椒等,境内蕴藏有铁、磷、镁矿、石膏等矿产资源,温泉地热资源,金河水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和价值。积极实行国家政策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全县共有退耕还草5000亩。
察雅县现有耕地49879亩,其中:水地21916亩,旱地27963亩,人均占有0.95亩,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荞麦。其中:青稞34672亩,小麦6618亩,油菜1878亩,荞麦1320亩,豌豆5391亩。对发展绿色产品和荞麦深加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草地畜牧业是该县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全县经济的80%以上,其中: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35.6万头(只、匹),其中:牛101796头,马骡驴17546匹,羊237471只。现有草地主要分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水热条件好,载畜量较高,优良牧草占84%,对发展草地率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优质奶类产品具有广阔前景,优势在于绿色产品无污染。
2009年以来,察雅县把保持农牧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增强科学技术支撑,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察雅县申请国家投资398万元,在烟多镇中铝新村和色嘎村兴建104亩高效温室大棚基地,有效缓解了察雅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同时带动140多户农户、800多名农牧民群众增收。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在吉塘镇建立集养殖、种植、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占地近2000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强特色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同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在吉塘、卡贡等乡镇的河谷地带建立5000亩以上的种植养殖示范基地,计划集中利用3至5年时间进行整体综合开发,重点抓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河谷地带经济林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村沼气建设等4个项目建设。察雅县还积极落实惠农资金,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察雅县矿产主要有铁矿、铜矿、铅矿、煤矿等;花岗石位于烟多镇达坝村,距县城6公里,麦曲河左边,交通条件好,电力有保障。贮藏量2亿立方米,质量较好,贮藏量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铁矿石位于卡贡乡邓许村西北半公里至1公里的澜沧江两岸,距县城35公里,距昌都90公里,交通条件好,电力有保障,经勘控测量,铁矿储量1400万吨左右,含铁量在40%以上,属中型中富铁矿床。石灰石、石膏石位于吉塘镇吉塘村,距县城63公里,距昌都57公里,214国道线,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储藏量1.5亿立方米以上。煤矿位于王卡乡巴贡村,距县城60公里,储量较为丰富,分布呈鸡窝形状,易开采,据昌都地区水泥厂化验表明,燃烧值量为5000—6000大卡/公斤。大理石厂位于卡贡乡伟热村,距卡贡乡政府驻地3.5公里,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全县金、银、铜、铅等均有较为丰富的储量,由于交通不便、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目前尚未探明其具体的储量以及含量。
近年来,察雅县紧紧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结合县情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408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034万元,第二产业3830万元,第三产业3220万元,GDP发展速度为19%;县级财政收入226万元;乡镇企业收入700万元,多种经营创收2600万元,民族手工业收入65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620万元;牲畜存栏总数37.69万头(只、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现金收入697元。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全县13个乡镇通电话;12个乡镇通公路,年察公路黑色路面也将于2005年6月竣工;建有水电站6座,光伏电站9座,县级麦曲河电站与昌都金河电站联网,电力充足;全县交通、能源、通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察雅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察雅县狠抓安居乐业,加强安居工程建设的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严把工程建设进度关、质量关和安全生产关,并积极做好2009年安居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全县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让全县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宽敞、实用的新民居。加大农村饮水安全、乡村公路、农网改造等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建立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丰富农牧区公共产品,促进农牧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察雅县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倾斜,走集中办学的路子,制定学校建设规划方案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控学保辍“双线目标”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力度。同时,大力推进法律知识进农村活动。积极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拟在全县138个村(居)委会分期分批建立法律服务室。
察雅县城(烟多镇)、卡贡、吉塘等河谷地带日照充足,干湿分明,气候温和,经济林木达3000余亩,盛产香蕉、苹果、葡萄、水蜜桃、核桃、梨等各类水果;种植各类蔬菜1100余亩,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辣椒、土豆、玉米等,是藏东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大黄等;牲畜主要为牦牛、黄牛、马、山羊、绵羊为主;野生动物主要有獐子、狐狸、马鸡等;旅游景点主要有吉塘酉西温泉、烟多寺、香堆向康大殿、旺布摩崖造象等。
察雅县境内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深谷区,山原区和丘壮区三种。地貌由东部的高原和西部的高山深谷构成。1、高山深谷。位于本县西部,包括吉塘、卡贡、察拉、新卡、巴日、则松等乡,占全县总土面积的32.41%,地势高差悬殊大,地表切割破裂,峡谷幽深,流水湍急,复杂的地形导致气候的千差万别,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明显垂直差异。阴坡湿润,阳坡相对干旱。2、三原区。分部在察雅中部,为麦曲河流域。包括烟多、荣周、香堆、旺卡、岗卡等乡,占全县总面积的34.24%,海拔3000米—4000米。河流下切加深,谷底仰望是山,山顶四顾如原。谷底农耕地海拔在3700米下。3、丘状高原。分布在本县东部,包括阿孜、宗沙、旺布、扩大等乡,占全县总面积的33.36%,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河谷宽浅,丘坡平缓,麦曲河的几条支流(坤达曲、昌曲、旺布曲)十分发育。地势高,气候寒冷,无森林分布,农业利用畜牧业为主。
近年来,察雅县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2%。以内,共完成项目投资476万元,全面建设乡镇卫生院工程,已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的目标,配备了医疗卫生人员,计划生育及医疗保健覆盖率达95%,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已达到100%,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方面,“十一五”以来全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县138个行政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全面实施了“2131”工程,共放映电影3002场次,放映覆盖率达到85%。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察雅县5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12万元,稳定解决了2066户、19878人的贫困问题,全县贫困人口从2006年的3022户、17154人下降到2008年底的1787户、9947人,为到2010年全面解决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贫困群众低收入问题奠定基础。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