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概况
-
成武县农业基础雄厚,林木、棉花、粮食、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木材加工、棉花纺织、大蒜蔬菜加工、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特色日趋鲜明,产品加工初具规模,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及全面提升,正面临着高利润资金运作的机遇;作为吸引外商的投资载体,成武县城市开发建设方兴未艾,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新的投资热点;机电制造更是成武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聚集效应日趋凸现。发展迅速的成武因其丰富的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蕴育着无限的投资商机,正日益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宝地。
成武县是全国著名的农、牧、渔商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开发基地,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山东省“芸豆之乡”。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蚕桑、大蒜、蔬菜、瓜果、花卉、林木等,年产粮食45万吨,皮棉70万担,大蒜40万吨,蔬菜总面积45万亩,瓜菜四季丰盛。“鲁棉”棉花、“翠博”芸豆已成为知名的地方品牌。全县已建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农林间作为基础、村镇绿化及多种片林相结合的高标准、高效益平原农区综合林业体系。林木覆盖率达32%,以速生杨、梧桐为主的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225万立方米。
成武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9℃,10℃以上有效积温4585.4℃,历年日照时数1895.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27.3mm,光、热、水匹配较好。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在36—38米之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农作物及花卉、林木的生长发育。
工业初具规模,特色鲜明 全县各类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家。现已形成以山东达驰电气公司为主的机电制造业,以宏达纸业公司为主的造纸印刷业,以大地玉米公司、利生面业公司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银翔棉纺织公司、印龙纺织公司为主的棉花纺织业,以东力雅木业公司、顺泰木业公司为主的林木加工业,以天鸿公司、正元公司为主的蔬菜冷储加工业等六大主导产业,500多个品种。其中,“达驰”变压器、“尽美”玉米淀粉、“利生”小麦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桐藤柳腊工艺家具制品、地毯、挂毯等手工艺品畅销17个国家和地区;毛巾、服装大批量出口日本、韩国。达驰变压器、封闭母线出口叙利亚、孟加拉等国家。鸿方缘公司生产的古贡酱菜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集南北风味之大成,融鲜、甜、香、脆于一体而享誉海内外,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专用产品。
近年来,成武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按照“工业抓项目、城市出亮点、农业创特色、三产求突破、社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培强骨干企业,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后劲相统一,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民生、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5亿元,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4470元,增长10%。
成武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连齐鲁,西接中原,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居于中部过渡带,是中原地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重要通道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是东南沿海经济技术发达区向华北和西北转移辐射的承接点,具有承东启西、引南连北的战略地位,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成武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日东高速、济郑高速与正在建设的德商高速在菏泽双十字交汇,使菏泽成为纵连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成武全境,县、乡公路村村相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武距济南、郑州机场200公里,距嘉祥机场50公里,可通航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
2004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突破菏泽”的发展战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并分别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山东省农业厅、济南市、章丘市四家单位对口帮扶成武县。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做出了实施“一体两翼”、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决策部署,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建设用地供应、扩大开放、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成武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开展经贸合作,一个大投资、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正在成武形成。成武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并日益成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