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概况
-
城中区气候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替过渡气候带,全年年均温20.5℃,年降雨量1490mm,全年日照时数1635小时,年积温6688℃,无霜期310-340天,极端高温为39.2℃,极端低温为-3.8℃,光、热、降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主要有沙页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土。地形地貌以峰林谷地、石灰岩孤峰平原、矮山低丘为主,境内多缓坡丘陵,有珠江干流的柳江环绕过境,三面环江成半岛状,形成冬暖夏凉的独特小气候。城中区的农业,辖六个村委、七十二个村民小组,全区森林面积31200亩,耕地面积11808亩,农业总人口14052人。城中区种植业以蔬菜、水果生产为主,兼种甘蔗、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二元杂母猪和家禽为主。
2007年,城中区突出辖区的特色和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当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亿元,同比增长26.11%,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增长10.07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增长10.16 %。城中区工业以发展高新、高科企业为先导,以发展汽车配件业为重点,形成了汽配、印刷、针织、冶金、模具生产等工业部门。辖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主要分布于河东新区半岛一带。河东新区半岛为未柳州市新的行政管理中心,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
柳州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她的特色,市区山环水绕,柳江蜿蜒穿过,“江流曲似九回肠”,展现出“世界第一自然盆景”的美丽风姿。城中区集中拥有众多文化古迹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有600多年历史的东门城楼屹立于柳江河畔,是目前柳州市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是柳州及广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1.1万公顷的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广西著名的“天然氧吧”,园内植物种类繁多,绿荫如盖。其所在的莲花山地区将建设成为西南最大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城中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拥有工贸大厦、五星商厦等一大批高质量、商档次的商业网点和专业批发市场。区内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已形成良好的投资交易氛围。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城中区经济的支柱,在三次产业中,三产比例达77%。城中区是柳州拥有数百年历史和商贸传统的商业中心,商铺林立,人流如织。位于河北半岛的“五角星”商业区域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在柳州市民心目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目前形成了以五星街、丽晶宾馆等大型商场、酒店为主体,龙城路、解放路等特色街为支撑的城市中心商业区。龙城路、五一路以销售高科技数码产品及高附加值商品为主;解放南路以娱乐、休闲和购物功能为特色;罗池路、曙光路借助东门城楼等历史文化遗产,体现旅游文化的商业特色;曙光路则计划按民族传统商业特色改造成现代商业步行街。
城中区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市桂剧团、彩调团、科技中心、艺术中心、广电中心、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娱场所和科教基地都分布在辖区,区内还分布有广西工学院、柳州高级中学、市第十二中学、景行小学等学校。
2006年,城中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加强对农民征地安置补偿费管理和使用的引导。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优质农作物种植产量进一步增加,规模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快,“农家乐”、水果节等园地经济吸引力增强。及时为农民办理《绿色通道通行证》,利用柳州市农业信息网组织农产品进行网上展销,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牛车坪村、柳东村小丹冲、河东村茅洲屯、环江村人饮工程和环江电灌水渠工程相继完成,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达123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