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概况
-
错那县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国家列入一、二类保护的动物达10多种,以及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胡黄边、长蕊兰、锡金海棠等。木材蓄积量604.3万立方主。水能蕴藏量达数十万千瓦。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那县的经济结构系半农半牧,农、牧、林、副业并举。农作物以青稞、小麦、油菜、豌豆、蚕豆为主。主要饲养牦牛、黄牛、犏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等。副业为采茶和药材采集等。
错那县拥有众多种类的植物,成为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保护树种,一、二类商品木材数十种,还生长着素有“错那箭竹”之称的大量成片竹林。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有几十种。著名的药材有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虫草、贝母、黄芩、当归、党参等;野果类有:木瓜、山丁子、猕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蔷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
错那县工业以森工企业、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以木材加工厂为在龙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营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0 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264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54% 。其中工业产值 125 万元,比 1996 年增加 35% ;乡镇企业产值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37.5% ,多种经营总产值 51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19% 。
错那县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截止2000年底,全县耕地面积24342亩,粮食总909.03万4,比1996增产万斤;油菜籽产量53.11万斤,比1996年增产14万斤,牲畜存栏数12.8万头(只、匹),出栏率达26.15%,比1996年增长17.68%,成畜死亡率3.5%,比1996年下降2.73%,肉奶类产量分别为 126.5 万斤、 379 万斤,比 1996 年长 37.4% 、 45% 。
“九五”期间,错那县基本建设项目总数有 21 个,总投资 4969 万元。其中:农牧业开发项目投资完成 180 万元,投资项目一个;电力投资完成 110 万元,项目 10 个;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完成 2800 万元,项目 5 个;社会服务业、卫生、 2 体育、文化和广播影视业投资完成 350 万元,项目 5 个;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投资完成 170 万元,其他行业投资完成 469 万元。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多年来,特别是 1979 年以后,错那县与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取得了世大的成就,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2000 年,农村经济总收 632.98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5.2% ,第三产业 554.1 万元,比 1995 年增长 34.2% 。财政坚持“森林开发、矿产开采、税收征管”三个突破口来努力增加收入,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来扩大县财政收入渠道。财政收入完成 103 万元,比 1996 年增长 87.3% 。
错那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降水多、气候湿润,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 一类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588小时,年无霜期49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雪、雹、霜、虫、旱等。
错那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沙金、炭、铁、锡、铅、锌、锑、粘土、磷等十余种,蕴藏量上万吨。境内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潜力。一是勒布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尤其是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文化别具一格。二是勒布“什布扎”圣地和“洞仓”朝佛圣地,闻名区内外。三是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及地热喷发点,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可谓称得上是中国沙棘之最。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