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概况
-
大方县农副土特产品量大质优。生漆产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产的漆器工艺品与茅台酒、玉屏萧并称“贵州三宝”;天麻、杜仲、竹荪、弥猴桃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全国天麻产贵州、贵州天麻产大方”之誉;大豆、芸豆、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皱椒是大方的大宗农产品,皱椒、芸豆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以豆棒、豆干、豆豉为主的豆制品堪称地方一绝;烤烟质地优良,是大方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大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大方是全国重点烤烟生产基地,也是英美烟草公司基地和贵州省进出口公司烟叶基地县之一。
大方县物华天宝,蕴奇藏珍。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无烟煤、硫铁矿、高岭土、大理石、冰州石等19种,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总储量为102亿吨,其中上表储量为53.02亿吨,农副土特产品量大质优。生漆产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生产的漆器工艺品与茅台酒、玉屏萧并称“贵州三宝”;天麻、杜仲、竹荪、弥猴桃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全国天麻产贵州、贵州天麻产大方”之誉;皱椒、芸豆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以豆棒、豆干、豆豉为主的豆制品堪称地方一绝;烤烟质地优良,是全国重点烤烟生产基地,也是英美烟草公司基地和贵州省进出口公司烟叶基地县之一。
大方县“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试验区“三大主题”,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优势资源,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比2005年翻一番,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29%,第三产业增长11.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1:52.9:26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达到6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58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大方县山川秀丽,胜景天成。世界品牌国家森林公园百里杜鹃大方景区,总面积130多平方公里,共有23个品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地球上唯一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的原始杜鹃林带,“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绝妙诗句,描述了杜鹃和杜鹃鸟(子规)的美丽动人。盛花时节,姹紫嫣红,满山溢彩,遍野流芳,艳丽非常,令游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中国品牌国家级风景名胜九洞天,其岩溶风光集山、水、路、洞为一体,洞中有水,水洞相连,为岩溶地貌之奇观,奇、险、幽、美,胜景迭出,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中国岩溶地质教科书,可与南斯拉夫的波斯托依洞媲美,被列入美国出版的《中国旅游》一书。有联赞云:“山中水,水中山,独占山水魂;洞上桥,桥上洞,别有洞桥天”。在洞内修建的瓜仲河水电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溶洞电站。
大方县教育发展实现“双高”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0%,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较大发展;科技投入明显加大,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和农村基本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健全和完善全县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02.47万人以内;石漠化治理取得较大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渐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55%的农户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人口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举措: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协调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六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开放水平。七是统筹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八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大方县人民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大方各级干部和群众积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以在建的4×30万千瓦火电厂等大项目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开展能源大县建设。五凤、龙泉、对江、小屯、绿塘等大型煤矿建设如火如荼。大方火电厂第一台机组即将发电。从根本上解决县城供水紧张状况的中型水库——岔河水库争取立项工作进展顺利。大方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大项目拉动、招商引资带动、城镇经济推动”的工作思路和全县近、中、远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方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3515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4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1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
大方县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大方县区位优势凸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方处于国家重点开发区“攀西-六盘水”境内,为重庆、成都、昆明、南宁、贵阳等大中城市的经济圈所辐射,属国家西部大开发中能源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主战场范围。县城距省城贵阳178公里,距地区所在地毕节50公里。 321、326国道纵横交错,贵毕公路横贯其中,大方至四川纳溪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大通道;动工新建的隆黄铁路、拟建的威吉铁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规划建设的毕节飞机场距县城20公里。全县36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水、电、路、讯畅通,通公路的村达89.7%,96%的村实现了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5%、90%;开通程控电话3.9万门,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80%;移动电话总数达2.8万户,政府网站开通运行,互联网发展迅速。优越的地理位置,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大方成为黔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被誉为黔西北的“旱码头”。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