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概况
-
大关县内的主要旅游资源为黄连河景区:位于大关县城东南侧5.5公里处,紧邻213国道,面积42平方公里,于1993年对外开放,先后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级旅游区。其主要以密集型瀑布群为资源主体,更有天然大滑板、鸳鸯瀑、水帘长廊等绝景奇观,在核心区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小瀑布47条,是罕见的瀑布群奇观,素有“瀑布之乡”的美誉。
大关县政通人和、百业俱兴。虽然因基础性、资源性和素质性等贫困因素的制约,大关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全省全市后列。但大关县委、县政府敢于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加快推进和谐小康新大关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百业兴盛。“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保持11%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稳步提高。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62亿元,增长2.7%,扣除水麻公路实现9.45亿元,增长12.3%,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3.9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2.35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3.18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25:34。农民人均总收入达3224元,同比增加949元、增长41.7%;人均总支出达3010元,同比增加544元、增长22.1%;人均纯收入达1962元,同比增加403元、增长25.8%。农民现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更新,带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4.55%,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大关县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就业政策有效落实。养老、失业等“五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养老金940万元;4475名城镇低收入群众和19547名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低保,1749名农村五保享受财政供养,21947名特困群众受资助免费参加新农合;筹资518万元,妥善安置原国营纸厂107名职工;新增就业岗位631个,发放城镇失业人员担保贷款41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8%。教育事业长足进步。“两基”巩固提高扎实有效,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毛入学率达95%;高中在校生2057人、职中在校生1013人、在校幼儿3500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13696名贫困生享受生活补助;化解“普九”债务997万元;投资1521万元改建校舍1.44万平方米;招聘教师116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步入正常轨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8.52‰。积极开展文艺调演等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新农合工作平稳运行,参合率84.8%,参合群众就诊46万人次,报销合作医疗基金1264万元;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传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清查整顿;问题奶粉病患儿获赔10.6万元。
大关县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大关县是云南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交汇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通南必经之地,是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有名的“南丝绸之路”之要冲。“213”国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穿境而过,距昭通市机场60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480公里,距四川省宜宾市210公里,公路、铁路、航空组成的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交通十分便利。
大关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克服灾害影响,落实种粮补贴、贴息贷款、烤烟生产扶持等惠农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强化科技措施,发展优势产业,拓展劳务经济,实现了农业大丰收、产值大增长,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农业总产值4.98亿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1962元,增长25.8%。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推广“两杂”良种30.2万公斤,实现粮食产量7.77万吨,增长6.3%。加强“肉禽蔬菜基地”建设。结合山区立体气候,调整种植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带,发展马铃薯、冬早棚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20万亩;出栏生猪18.3万头,增长7.9%;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增长28.3%。兴修各类水利工程,解决了3.2万人饮水安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新建高稳产农田2000亩,新增耕地4000亩。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昆水沿线产业规划和岔彝、大永“两翼”建设规划。部门包点,整合资金建设市、县、乡新农村示范点120个、核桃基地15个;新建、改建房屋54.24万平方米,美化房屋8.85万平方米。乡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
大关县地势险要,气候多样。大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5条河道和30余溪流纵横深切,复杂的地形构成众多雄关险隘,迭据之大小关口、关隘、关卡、关寨,构成名副其实的“大关”。境内最高海拔2785米,最低海拔492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96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91.3毫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大关气候的真实写照。
大关县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8%,有优势用材林木和经济林木22种,天麻、杜仲等珍贵中药材133种。全县有筇竹10万亩,占全世界筇竹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中国西南地区的43%,是名符其实的“筇竹之乡”;有18个矿种70多个矿化点,煤炭、石英砂储量上亿吨,还有一定数量的铜、铁、铝、铅锌矿等;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达53万千瓦,已建成装机20.5万千瓦,电矿结合的产业模式成为全县工业的显著特点;我县有旅游资源点137处,涵盖黄连河瀑布群、青龙洞峡谷溶洞、罗汉坝原始森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云台山古道驿站“四片一线”旅游资源,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其中,国家AA级黄连河风景区游览面积107平方公里,景区内幽谷纵横、清泉涌流、千峰竞秀、万木争艳、景致迷人,有大小瀑布47处,享有“瀑布之乡”的美誉。
大关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立足资源优势招大商,优化投资环境引大资,成功引进年产30万吨电石厂、关河四级电站等5个项目。目前,投资2.72亿元的天达电石厂一期21万吨工程即将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正在筹建。加快水电开发进程,水电业在工业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初步显现。狠抓企业技改扩能,推进现有企业整合,组建星源煤业集团。电力体制初步理顺,电网建设得到加强,促进工业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万元GDP能耗下降3.93%。发电量、原煤、洗精煤、快餐盒等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10%、78.9%和22.8%,工业总产值达4.75亿元,增长39.4%,工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30.1%。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