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概况
-
大化县境内已建成总装机容量为181万千瓦的大化、岩滩两座国家大型水电站。大化不仅称“南方水电城”,而且风景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规模宏大。大化、岩滩库区已形成长100多公里,平均宽500米(最宽处1700多米)的大型湖区,南国水乡新景令人陶醉;古河仙女洞,奇景纷呈,乙圩、江南、古河等地的革命旧址,令人敬仰。位于县境西北部的“七百弄”,中国科学院专家们把她与云南的石林和美国的肯塔基州锰犸洞洞系流域国家森林公园相提并论,是有“有魔力”的喀斯特景观。
大化瑶族自治县建县以来,特列是“九五”以来,全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9所,在校学生达67322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在校生分别为:41445人、18814人、7063人;教职员工4821人(其中专任教师3336人)。面对百事待举、百业待兴的现实,县委、县政府首先考虑到的是发展教育。“八五”期间,共投入5300多万元在县城区创办了大化高中、大化二中、大化职中、实验小学、特殊学校、县幼儿园以及新建扩建9个新乡镇的初中和中心小学;同时投入了740万元完成了全县中小学危房的抢修任务。“九五”期间至2003年,通过实施一、二期“义教工程”等建设项目,全县又投入5703万元,先后新建、扩建和改建校舍13.396万平方米,新创办了县民族中学和县实验中学。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39.2万平方米。小学、初中图书藏量分别为39.2万册、13.91万册,生均分别为9.18册和6.01册;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类教育技术装备资金1500万元。大化高中、大化职中等县城区8所中小学已建有微机室和语音室,被确定为河池市第一批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大化职中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学校,2000年大化高中确定为河池市第一批重点高中后,又被立项建设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并于2003年底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一个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管理有序的融普通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大化县经济运行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全县采取以下四大措施:一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县在坚持推广良种良法和免耕栽培技术,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东蚕西鱼,南麻北羊”的“联动崛起”战略,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年,全县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连片示范面积553亩;新种植桑树面积0.4万亩,总面积达1万多亩,年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剑麻种植面积累计达4.2万亩;生猪、大牲畜、山羊、家禽出栏(笼)同比增长10%左右;水产品产量9000多吨,增长14.34%;渔牧业总产值46877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1.55%。二是把深化改革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为县域经济挖掘持久的动力。去年,全县列入改制的11家工贸企业(其中工业企业7家,商业企业4家)全面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改制5家,实行对外租赁2家。全县新发展个体户968户、私营企业22个,总产值1亿元。截止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有5492户,从业人员6909人,注册资金8215万元;私营企业有105户,从业人员1940人,注册资金8570万元。三是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县域经济构架强大的撑力。去年,全县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7个,合同利用资金13.92亿元,到位资金5.07亿元,同比增长112.87%。已引进以东莞市针纺织产业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5家,总投资6000多万元,打造“针织产业转移基地”的构架初见端倪;投资6.8亿元的大化电站二期工程项目破土动工;引进投资2.2亿元的广西大地糖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桑蚕产业项目、年产30万吨甲醇汽油项目已落户;弘鑫冶炼厂等一批冶炼企业恢复点火;11家方解石矿粉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建农民创业园,据初步统计,全县累计务工返乡创业3000多个,带动就业5000多人。四是把加快城镇化步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为县域经济夯实崛起的基础。去年,全县已完成县城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和建设1座环卫中转站、2座公共厕所;投入1362万元改造城区8条道路;投入1927万元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奇石艺术馆、电力宾馆等3个县庆重点项目。
2007年,大化县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做大矿冶业、水电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年GDP共完成240037万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创十年来新高;财政收入完成26766万元,同比增长5.2%。在逐步做大全县GDP及财政蛋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2元,同比分别增长23.3%、19.4%。
大化县属喀斯特地貌,境内峰丛密布,东北部和西南部为峰丛洼地,东南部多为峰丛谷地,中西部为低山丘陵。红水河贯穿大化全境,整体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大化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2—21.7℃,年降雨量为1249—1673mm之间。
大化县资源丰富。农林资源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火麻、龙眼、板栗、杉、松、竹木、金银花、黄精、山羊、鱼类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辉绿岩、钛铁矿、锰矿、硅石矿、大理石等。硅石矿已探明为93万吨,质量(品位)达一级以上标准。大理石、辉绿岩储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锰矿储量约有800万吨。辉绿岩石材古朴、豪华,深受用户欢迎。传统工艺品的贡川纱纸、六也滕编、共和竹编畅销国内外。
提起大化县,人们自然会想起红水河流域最早截住滔滔洪水的大化电站和岩滩电站,也因这两座电站的诞生,孕育了大化瑶族自治县,20年的电站建设史汇集全国各地的施工流,形成了大化的移民新县城。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因红水河、七百弄而得名,其风景名胜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红水河风光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万弄千山、高峰丛深洼地是世界上发育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高峰丛深洼地喀斯特地貌,堪称世界之最,是地球赐予人类非常宝贵的自然遗产。大化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享有“桂西风景新珠”美誉,景区规划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是集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与现代大型水电工程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七百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等级,是广西12个精品旅游区之一。根据景观组合特点和综合功能划分,可分为七百弄景区、“八十里画廊”景区、岩滩景区和奇滩怪峡景区、龙着休闲度假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