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孜概况
-
达孜县属高原温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区充足,年日照3065.3小时。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444毫米,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山洪、泥石流冰雹、霜灾、虫灾等。
达孜县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村民28人,行政工勤人员14人。2003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目前,已完成了全县4811户、24060人的家庭帐户本建本工作。参加2004年农牧区医疗的筹资农牧民有21395人,占农牧民总数的91.78%。筹资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医疗、防疫、妇幼、计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保持在98%;计划生育率为85.1%,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控制在市里规定的14‰以内。2003年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6所,床位30个。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局开展的计划免疫工作的验收。
农牧业是达孜县国民经济的主体,全县以农为主,牧、副、渔、林结合。全县辖五乡一镇,共21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达孜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淳朴的达孜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建设成就。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自治区、拉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江苏镇江市的无私援助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7719元;实现财政收入413.9 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511 元,比1994年的924.70元增加了1586.30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7000 万元,比1994 年的83759元增加了6991.6万余元,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资金9232万元。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招商引资成效喜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县村村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各类卫生机构6所,其中县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有广播站18座,电视单收站89座,文化室5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达孜县卫生事业迈出可喜步伐。民主改革以前,达孜县没有一个医疗机构,仅有几个民间藏医,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贫苦,缺医少药,过着贫病交加的悲惨生活。1959年,达孜县成立县卫生防疫站,70年代建成县人民医院,由当时的1名医生发展到现在的158名医护人员;由最初只有一间约40平方米民用房屋的达孜县医院到现在集住院部、门诊部、防保楼等为一体的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的县卫生服务中心,促进了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设备落后、卫生机构单一、设施陈旧的面貌。医院于1998年底通过了“一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现有200毫安X光机一台、100毫安X光机一台、心电图二台、B超机一台、尿八项分析一台、721分光光度计一台、半自动生化仪一台等其它大型先进医疗设施。设有外科、内科、妇科、放射科、手术室、心电图室、西药室、检验科、藏药房等科室。能开展胃大部切除术、肠梗阻、胆囊摘除术、剖腹产、阑尾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等下腹部手术。医院最高年门诊量达18571人次,日门诊量达53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最高达338人次,病床使用率最高达60.8%,医疗、计划免疫和卫生普查工作有了依托,传染病、流行病发病率大大下降。
达孜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达孜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工作的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社会投资优惠政策法规选编》的学习及各地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的借鉴,不断加大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牞为引进项目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2004年,共接待客商40余批,有25个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其中:旅游企业10个,投资12400万元;流通企业2个,投资350万元;工业企业13个,投资23317万元),协议计划总投资36067万元;目前在建企业共有10家,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9家,1家已建成投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企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达孜县从1993年创办第一家乡镇企业—章多砖瓦厂起步,10年来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04年底,列入乡镇企业统计口径正常运行的企业有14家。2004年,乡镇企业产值实现7000万元,比2003年增长43%,完成市、县目标任务的127.3%、107.7%,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2003年底达孜县公路里程达235.54公里,所属6个乡(镇)全部通车,交通便利。全县共有电话1279部,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同时,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邮政业务。达孜县共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式各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9个。2003年初级中学在校学生计1745人,小学在校学生共30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为753人。2003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2003年达孜县共有37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70人。
达孜县旅游产业在40年前基本没有,发展旅游经济的意识淡薄,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孜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充分发挥达孜的沿河、沿路、近郊优势,融入拉萨经济发展圈,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力争把达孜打造成拉萨的“御花园”、旅游休闲带,旅游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有正在运行的旅游企业2家,共协议投资580万元;当前引进旅游企业9家,总投资5260万元;在建旅游企业5家,共协议投资1960万元。为了通过旅游开发提高达孜的知名度,达孜县加大了旅游宣传工作力度,利用适宜的方式宣传达孜旅游的总体形象、环境和文化内涵,在雪顿节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活动,并根据达孜实际制定了诸如甘丹寺、塔杰乡“金色池塘”度假村、桑珠林“大自然”度假村等7个“一日游”观光服务路线。达孜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拓展了达孜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拓宽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和财税收入的渠道,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也极大地鼓舞了农牧民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该县邦堆乡9位农牧民群众使用8辆丰田4500越野车参与旅游运输业,年收入达40多万元。
自治区成立40年来,达孜县的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祖先们靠天灌溉抗旱、靠天排涝抗洪、靠天吃饭的状态,随着4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历史,达孜县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确保了农牧业长期丰收、农牧民长期得实惠。达孜县农田水利局仅在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期间,就组织和协调上下相关部门完成了97个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加高加固堤防46处,总长7.28公里;疏浚河道21处,总长7.27公里;新修干、支水渠道11条,总长3.74公里;新修田间水渠9条,总长2.3公里;维修加固干渠进水口4座;维修塘坝2座;新建排洪渠4条,总长9.78公里;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06750立方米;回填81400立方米;干砌石67460立方米;投入铅丝368卷,汽车头56个,华西车架18个,编织袋6万条;使用拖拉机39150台次,装载机82个台班,东风车12113辆次;投入劳动力171220 人次。工程总投入折款354.4 万元,工程建设保证了28700亩田地、6920 亩林地和1200亩草地的灌溉用水,新增灌溉面积480亩,确保了2760 户1435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725户3770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造中低产田13000 亩,减少水土流失治理土地1.0672平方公里。
达孜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间为拉萨河谷地,是典型的“U”型地貌,全县平均海拔为3685米。达孜县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达孜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獐子、冰雹、狐狸、猞猁、野羊、雪鸡、虫草、贝母等。风能、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铬、铜、金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