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概况
-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东昌府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质优良,不仅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而且物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现在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发电量是:1220MW(122万KW/H),中外合资聊城大型发电厂是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其发电量已达132万KW/H,东昌府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承载功能增强。目前入园企业总数已达158家,其中园区建成投产企业79家,入园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3亿元。全区市场及商业网点经营面积343万平方米,2005年市场成交额完成145亿元,增长20.8%;完成市场投入4.43亿元,新增营业面积25.8万平方米。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围绕打造江北水城旅游品牌,进一步搞好四大游乐园区的开发建设及旅游产品挖掘生产,并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使我区旅游业逐步融入到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体系之中。全区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11.3亿元。
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昌府区就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元代称大东昌路总管府,明代始称东昌府。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明朝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被誉为“江北一都会”,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东昌府自古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属文明礼仪之邦。先后涌现出朱延禧、傅以渐、邓中岳、杨以增、范筑先、傅斯年、傅光宅等一大批经天纬业、济世安民的良佐贤相。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万里雪域留美名,更是东昌府区人民的自豪和骄傲。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历史上, “光岳晓晴”、“铁塔烟霏”、“圣泉携雨”、“仙客云护”、“崇武连樯”等合称东昌府八大胜景。风景如画的东昌湖,环抱古城,总面积达4.2平方公里,是我国江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也是全国著名的垂钓基地,风光旖旎,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聊城也因此被称作“江北水城”。同时,古城文化商贸区、古运河旅游区和以《水浒》、《聊斋》、《老残游记》等我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情节为背景的景点也正在开发之中,东昌府即将成为中原一带、京九沿线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胜地。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1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9.5亿元,分别增长42%、33%和40%。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22户,利税过千万元的16户。6126工程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工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占全区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和**%。钢管、轴承及保持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六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值已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4%。特别是重点培植的钢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鑫鹏源、嘉隆、宝利通等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钢管年产量达23.5万吨。扎实开展品牌创建活动,12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区民营经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民营经济税收预计完成6.5亿元,增长7.3%。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完善了嘉明经济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园区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已成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现有入园企业250家,比上年新增13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利税5.6亿元。
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年新增科技特派员56名,利用远程科技视频系统提高了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处,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8.9%。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年惠助资金超过4000万元。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改造3处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19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行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新建改建3处乡镇中心敬老院,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200多万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900元。全区各项社会保险预计征缴2.55亿元。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6.6万人。全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拨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区新增劳务输出1.4万人,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4%。大力开展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成绩显著,平均合法生育率9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环保、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普遍得到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比上年增长11.9%。粮食总产69.4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65万亩,总产215万吨,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达到35万亩,“甜翠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发展到4个,冬暖式大棚(含食用菌棚)达到2.6万个,比上年增加3300个;中小拱棚34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全区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70家,畜牧业总收入达13亿元,肉类总产6万吨,禽蛋总产4.2万吨,奶产量1.5万吨。水产养殖总利用水面达6.8万亩,其中新增名优水产养殖面积1100亩,养鱼面积4.6万亩。全区共植树155万株,造林1.9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8.5%。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种达45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发放农机购置补贴460万元,受益农户181户。
东昌府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质优良,不仅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而且物产资源极为丰富。
2008年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4%、20%和1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7.7:42.1:40.2调整为16.9:44.8:38.3,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0.8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6亿元,增长21%。进出口总值7840万美元,同比增长74.2%;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各项贷款余额213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万元,增长10%。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