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概况
-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81亿元,增长22.7%。三次产业比例为6.07∶53.62∶40.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8亿元,增长35.5%。地方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30.2%。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商业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6.6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22亿元。贷款余额112.39亿元。
东营区共有河流9条。黄河是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区内有排水河道8条:支脉河、广利河、老广蒲沟、武家大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境内排涝河道有广蒲河、东营河,控制面积分别为339.6、83.4平方公里。东营河汇入溢洪河,广蒲河汇入支脉河,后入海。东营区海岸线南起支脉河,北至丁字坝,全长26.7公里,地势低平,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139.57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133.5平方公里,负10米浅海面积为534平方公里,是滩涂养殖和采捕贝类的良好场地。潮汐属不规则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的不同潮型,每日2次,潮差一般为0.2~2米,潮汐流速平均为1.1海里/小时。
“十五”期间,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强城市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不断扩大。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扎实推进“信用中心城”建设,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被推荐参评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建立健全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顺利通过省“两基”巩固提高和省级实验教学普及区评估验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创新优抚机制,深化军民共建,双拥工作成绩显著。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该区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上实现金牌零突破。扎实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工作,荣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区、全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称号。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取得实效。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6.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1.03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以“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城市社会化养老水平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贫困学生、残疾人、老年人和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
粮食总产52748吨,棉花总产12654吨,比上年减少10.55%;油料总产607吨;水果总产0.17万吨;蔬菜、瓜类总产39.63万吨。肉类总产4.76万吨、禽蛋1.89万吨、奶7858.7吨;水产品总产量5.37万吨。全年造林7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8.51%。全区农机总动力26.04万千瓦,增长0.92%。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天然卤水、贝壳、地热及少量砖瓦用粘土。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含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多,主要分布于现河、东辛、六户、牛庄、王岗等处,已发现油田8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约2.8亿吨。卤水年开采量约100万立方米,现保有储量约95335万立方米。地热是继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中心城区地热资源自上而下有两个较好的热储层——上第三系馆陶组热储层和下第三系东营组热储层,热水储存总量为143亿立方米,可采储存量为61408立方米/日。有2处地热井开发利用。贝壳资源主要分布于牛庄镇,经地质勘查探明储量约20万吨,可供开采的约16万吨。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9.6%,销售收入232.89亿元,增长63.2%;实现利税26.63亿元,增长62.7%;利润17.87亿元,增长6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18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500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5907.12元,增长13.75%,人均居住面积37.84平方米。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49人、22088人、9860人、13195人、6288人。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598人,其中,城镇3934人,农村6664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8个,床位681张,收养631人。
各级各类学校38所,在校生26059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1617人;教职工2436人,其中专任教师1765人。科研机构35个,各类技术人员4133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31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量1591件,比上年增长5.57%。有文化场所11处,文化大院255处,全区有区属医疗保健卫生机构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07张,卫生技术人员1310人。
野生动物中兽类有野兔、刺猬、獾、黄鼠狼、鼹鼠、狐狸等;鸟类有燕、雀、水凫、鸭蓝、大雁等,珍贵岛类有大天鹅、白头鹤、大鸨等。水产资源中鱼类以梭鱼、青鳞鱼、鲈鱼、斑鲫、刀鲚为主;虾类以毛虾、对虾、青虾、脊背白虾为多;蟹类有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等;贝类有文蛤、毛蚶、鱼回蛏、竹蛏、兰蛤等;黄河鲤鱼、黄河刀鱼为淡水名产。野生植物中的中草药有益母草、菟丝子、车前子、茵陈、罗布麻等数10种。
全区土地总面积11.56万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按农业人口计算),以2004年东营区土地变动调查数据统计,土地分三大类,农用地51504公顷,建设用地35731公顷,未利用土地28327公顷。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