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概况
-
斗门区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蔗和水产养殖为主,盛产荔枝、芒果、香蕉、龙眼、火龙果等南方佳果,拥有“鹤洲莲藕、香蕉”、“雷蛛青蟹”、“白藤湖西芹”“天天新玉米”、“乡意浓有机米”和“白蕉海鲈”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工业有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建材、制糖等支柱产业。现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集团、住友化工和国内知名企业青岛啤酒、格力集团、方正科技等已先后落户斗门区;商贸、房地产兴旺,是珠海西区商贸和居住中心。
斗门区冬夏气候差异不大,无明显冬季。因受大气环流影响,春夏秋冬四季仍是存在各季不同的特点。春季期间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阴雨雾多,天气逐渐回暖。初春有冷空气南侵,故常见"倒春寒"天气。常出现低温阴雨。四月上旬,暖湿气流发展,冷空气受制减速停滞,暖湿西南风增强,形成低空急流,易产生大雨、暴雨,雨量增多进入前汛期。五月中下旬,南海西南季风形成,雨量明显增加,进入前汛高峰期,频繁降雨天气,往往可持续到初夏。有些年份雨水偏少,发生春旱。初夏,天气逐渐炎热,盛夏,盛吹东南或偏南风。天气晴热,阳光充足,日出早,日落迟,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最高气温上升到35°C左右。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出现,八、九月是鼎盛期,可带来丰沛雨量。干燥的冬季风逐渐取代暖湿夏季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风急流季节性南移,低层夏季风南撤。随后,东北季风开始形成,全区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初秋,有时仍受南海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和台风影响,带来雨水。后随台风路线偏南,影响减少。11月以后,冷空气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全区盛吹西北季风,常遇冷空气南下。随后,因冷空气南移出海和气团变性,气温又逐渐回升。这种准周期性的东北季风潮反复过程,是全区冬季气候的基本特征。冬末,南海暖空气逐渐加强,容易造成冷暖气流对峙,往往出现低温阴雨,或长阴雨天气,表现为前冬以干冷为主,后冬以湿冷为主的气候特征。
斗门全区累计年平均气温和积温分布,区内各地差异不明显。中、北部年平均气温为21.6C至21.8℃。南部为21.9至22.0℃。全区年平均气温为21.8℃。全年积温中、北部为7875至8000℃,南部为8000℃至8072℃而地处黄杨山地的斗门镇最低,为7874.3℃。全区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均在28.2℃至28.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3.2℃至14.0℃。累年各旬平均气温均在12℃以上,全区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根据植物生理对气温的适应性,以日平均气温稳定>5℃,作为冬种作物及大多数树木恢复生长的温度指标;以>10℃,作为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指标;以12℃、15℃、23℃分别作为水稻播种、移植和抽穗扬花的下限温度,并以其持续天数作为相应作物的安全生育期。区内各镇场的各级温度界限指标的初终日,与上表数字相差不超过5夫。区内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8℃以下,常年值为3℃至4℃。本区每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3℃以上,个别年份可达37至38℃以上,近80%年份在34至36℃之间。
斗门区支柱产业: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主要产品有多层线路板、电子元件、电脑及通讯器材配件、电子游戏机等。2001年该行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六成以上,达84.5亿元(不变价),出口产品产值占全区八成以上。该行业以伟创力集团为龙头,此外还有乐健电子、东光电子、德光电子、太阳光电子、IM电子和骏德电子等,具有设备精、技术新、规模大、产品更新换代快及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经过不断增资扩产,已形成年产多层线路板300万平方米、电子产品4000万台以上的生产能力,并能生产各种高端的通讯、电脑配套产品、游戏机产品等。目前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2、食品加工及制造业。近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产品有啤酒、麦芽、味精和调味品等。主要企业有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现年产近10万吨,正进行14万吨/年扩建;益力味精厂,现年生产能力3.3万吨;青啤麦芽厂,年产约4万吨。3、纺织、服装及纤维产品制造业。以日本东丽集团投资的联业(珠海)织染公司为龙头,此外还有隆基针织厂、雅高林制衣厂等一批港资、外资企业。具有企业户数多(超过300家),产品品位正逐步提高等特点,近年来产品出口逐步上升,远销欧、美等地。 4、其他行业。此外,该区的造船、化工、建材和塑料制品制造业等近年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主要企业有显利(珠海)造船、东油油墨、和盛特种钢、建宏陶瓷、旭日陶瓷、西斯尔玻璃棉和雄进丰裕塑胶制品等,产品以外销为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显利公司可制造出具有卫星导航功能世界级豪华游艇。
斗门雨量充沛,变率很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998.8毫米,最大年3339毫米(1973年),最少年为1171毫米(1963年)。年降雨量基本是自北向南递增,六乡镇以南地区,是全区降雨量较丰富的地区,中部黄杨山四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为多雨中心,中心内以平沙农场最大,年降雨量为2250毫米以上。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雨日150天左右,约占全年日数40%。北部上横、莲溪两镇为少雨区,也有1900毫米左右。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降雨量比较,斗门区80%以上年份的降雨量超过作物需水量650毫米左右,30%的年份并可超过需水量1000毫米左右,只有个别年份明显亏缺。
斗门区毗邻港澳,紧靠珠海机场、珠海港、广珠轻轨,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江珠高速公路通车在即,广珠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即将兴建,斗门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斗门港航线直达香港、澳门和沿海各地,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越。
斗门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夏长冬短,夏少酷热,冬少严寒,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在1898至2293毫米之间,雨季从4月至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年平均气温为21.8°,最热月份在7月,最高温度约3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温度约5°C;本县偶受台风影响,每年2次,每次2天,最大风力10级左右。
斗门基础教育体系完善,2006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区”。有幼儿园、中小学校数十家,还有多所职业中学、一所电视大学等,其中斗门第一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珠海大学园区内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10多所国内著名学府。全区16家医疗机构,其中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是省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斗门区位于珠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八大门中的五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泥湾门、虎跳门)经过斗门。区内河涌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黄杨河。螺洲河、友谊河、大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计其数,众多的河涌将斗门分割成一个个小岛,使斗门区成为珠三角著名的水乡。丘陵和珠江口冲积平原共同形成了斗门的地貌,而冲积平原中河网隔成的一个个小岛是水乡人的主要居住地。
斗门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境内有海拔581米,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享誉海内外的御温泉度假村和万盛乡村俱乐部;颇具旅游和历史研究价值的赵氏录猗祠、张世杰墓和斗门古街。金台寺云雾缭绕,白藤湖一碧万顷,灯笼沙渔歌互答,一派水乡风情。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