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概况
-
2009年,都匀市生产总值达到66.12亿元,为年计划的101.72%,同比增长14.30%。其中:第一产业达到7.24亿元,同比增长8%;第二产业达到28.15亿元,同比增长23.10%;第三产业达到30.73亿元,同比增长9.1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分别为10.95:42.57:46.4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6.39亿元,为年计划的106.53%,同比增长2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94亿元,为年计划的106.77%,同比增长23.62%。不断加强预算管理,保证支出重点,全年财政支出达到10.89亿元,同比增长16.23%。
都匀市交通发达,黔桂铁路纵贯全境,北接成渝、南出湛江北海的贵新高等级公路以及321国道、210省道等公路多达184条,总里程为1259公里。市区通往各乡镇的公路水泥和沥青路面达80%以上,形成了以都匀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县市的快捷交通网络。都匀北距贵阳龙洞堡机场、南距荔波机场均为100公里左右。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已开工建设,建成后都匀至贵阳的里程将缩短为78公里,行驶时间比贵新高等级公路缩短一半,约半个小时。2007年开工的贵阳经都匀到广州的快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使都匀到广州的列车行车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2008年年底在小围寨新修火车站竣工通车。
都匀市文广事业有序推进。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组织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文化安全及社会稳定,建立健全出版物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类文化阵地建设,成功申报和建设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含“十件实事”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中的9个),村级“农家书屋”34个,村级文化共享工程88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424座,组织策划各类文艺活动的演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20个乡镇和办事处文物普查调查文物27处。不断提高图书借阅服务能力,新建流动图书服务点20个,及时更新馆内图书内容。成功申报《都匀毛尖茶制作工艺》、《都匀奉合乡水族剪纸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都匀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83亿元,为年计划的101.16%,同比增长13.60%。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粮食总产量达到12.24万吨,同比增长5.95%;油菜籽总产量0.68万吨;蔬菜总产量12.50万吨;水果总产量0.66万吨。基地建设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都匀毛尖茶基地建设和茶园规模快速推进,茶园面积达到13.30万亩,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龙头产业。都匀毛尖茶再次夺得“金牛奖”、“中国鼎尖名茶”称号,并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礼品茶、指定用茶”的名茶。实施农业“185”工程2.5万亩,坝固、小围寨等农业示范区示范效果明显,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产业示范带打造为重点,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市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获得建设补助资金229万元。畜牧业产值达到5.2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63%。全市年末存栏大牲畜8.11万头(其中:牛4.54万头)、猪28.28万头、羊0.27万只、家禽72.72万羽;年出栏牛1.78万头、猪28万头、羊0.37万只、家禽132.37万羽;肉类总产量29567吨,禽蛋产量4512吨,牛奶产量1105吨,水产品产量1565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已完成投资3327.63万元。新增灌溉面积9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5平方千米,建成小水池1373口,解决饮水安全人口5.6万人。建设完成新增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5个。农村沼气建设1000口。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乡镇交通通行能力和物流畅通水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0公里。公路养护稳步提升,好路率达到89%。
近年来,都匀市遵循“环境立市、生态强市、工业富市、城建兴市、文化亮市、旅游热市”的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合力都匀、生态都匀、实力都匀、人居都匀、文明都匀和魅力都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7%,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37%和12.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9%和5.5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16%。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末增加4.1个百分点,达到了50.40%。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6.20%,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2008年,都匀生产总值完成58.23亿元,为年计划的106.16%,同比增长11.5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5:42.04:47.31。财政总收入完成5.23亿元,为年计划的100.14%,同比增长15.2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19亿元,为年计划的109.92%,同比增长1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1.34亿元,为年计划的109.38%,同比增长29.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5.78亿元,为年计划的115.57%,同比增长38.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48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同比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同比增长7.2%。
都匀市科技工作扎实开展。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和载体建设,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成功启动贵州都匀装备制造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申报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启动实验区建设。建设“数字都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高品质都匀毛尖茶综合技术推广及示范基地,新建无公害地方良种茶园2.07万亩,涉及种茶农民8000户,辐射带动面积2.81万亩。进一步强化科技培训,坚持开展科技日宣传活动,努力营造科技进步发展环境。农业科技创新助民增收完成4399万元,贡献率为42.60%。全市共获得发明专利3条,实用新型专利10条,外观设计专利5条。
都匀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近5 万公顷;林地面积12万公顷;牧草地面积1.9万公顷;水域面积近3000公顷;土地后备资源为2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1.22%,为城建、工业、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都匀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0.40%,拥有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水源保护林等森林面积12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33%,绿地率达34.9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为7.94平方米。
都匀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和谐发展,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工作,向农村中小学校发放生均公用经费798.76万元。免除杂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免除15669名城市中小学生学杂费,免除资金达74.53万元,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42304人。投入285万元实施中小学生“营养工程”,不断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2009年,共争取和实施中央新增投资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8个,建筑面积15430平方米,总投资1614万元,项目已全部竣工,部分交付使用。为捐资助学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共完成8所捐建小学的建设工作,完成建筑面积4220平方米,总投资332万元。抓好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继续扩大普通高中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7.67%。
都匀市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市属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0.95亿元,为年计划的95.24%,同比增长9.48%;完成销售产值17.98亿元,同比增长11.74%;产品销售率为85.90%。规模工业企业上交税金7906.20万元,同比增长22.40%。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全社会更新改造4.8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中小(乡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中小企业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共申报省专项扶持资金项目13个,共获专项资金260万元,壮大一批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申报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4997.45万元,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 “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发展项目资金570万元,使非公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生产平稳增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财税支持力度加大,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式,通过盘活存量,资产重组,延长产业链,努力使闲置资产变成现金资产,成功改制国有企业。在破产清算工作中,筹集资金1.10亿元,完成匀酒厂等5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对都匀羊毛衫厂、市奶牛场、黔南建筑机械厂实施企业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员678人。
都匀市各类基础设施齐全。供电充足,金融保险业完备,各银行、信用社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商业服务网点发达,拥有大型农贸市场50余处,超市、零售商店及饮食服务业9000余家。星级宾馆、酒店、旅社、度假村等旅游企业7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在建:福安凯莱大饭店)1家、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5家、二星级宾馆3家。现有专业写字楼福安国际、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歌舞厅、音乐茶座、酒吧100余家。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中波发射台、歌舞剧团10余家,全市广播覆盖率达100%。体育设施完备,建有体育馆、训练厅、田径场、足球场、游泳池、水上体育活动中心等。医疗卫生条件优越,全市现有3家三级合格医院,2家二级乙等医院,3家私营医院,20家乡镇办事处卫生院。市内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学28所,小学327所。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5个,中央、省、州、市国有企业200余家,乡镇企业7000余家。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