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龙德庆概况
-
2004年以来,堆龙德庆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至6月底,全县GDP达到20250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0 万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1000 万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4750万元,增长17%。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390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667元,占48%,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县财政收入完成1661.8万元,同比增加971.7万元,增长140.81%,完成年度预算的70.71%。上半年县财政支出3428.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19%,同比增加505.9万元,增长17.31%。全县税收收入完成1326.64万元,同比增加398.90万元,增长43%,完成年度计划的5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201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549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6532万元。
堆龙德庆县从1999年开始扶持、引导古荣朗资糌粑有限责任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该公司直接带动受益的农民共92户184人,为他们每年增加纯收入46.16万元。德庆乡农牧民还积极走出来,采用帮带的方式对农畜产品进行营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经纪人。德庆村村民阿罗,桑仓村村民尼玛、次旺伦珠等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帮村民联系市场,他们通过集中对农畜产品进行收购再上市贩卖,其中大多销售到青海和甘肃等地,每年创收5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近几年来,德庆乡门堆沟村农牧民群众采用小额信贷的方式,每年从县农行贷款进行冬虫夏草的购销,并且贷款数额逐年增长。2003年,全村共有93户农牧民群众自发地参与了虫草的购销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3户户均增加现金收入3516.60元,人均增收达516.50元。
堆龙德庆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1―6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同比增长36.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1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2.22%。农牧业经济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89.12万元;新生仔畜21235头(匹、只),成活20979头(匹、只);牲畜出栏1329头(匹、只),其中,出栏猪485头,出栏牛365头,出栏羊479只;肉食总产量110.44吨,牛奶产量395吨;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6795只,禽肉产量10.19吨。
堆龙德庆县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近郊县,是拉萨的西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信息、资源优势。加之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建设、拉萨市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为堆龙德庆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堆龙德庆县以实现“五个突破、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扣住发展这根主弦,立足堆龙县情,注重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重点和发展布局上创新,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城郊优势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达到“一无三有六配套”的要求,堆龙中学目前已建设成为全区一流中学。基层初期保健体系不断健全,80%以上的农牧民群众可以饮用上卫生洁净的生活用水,90%以上的群众参加了合作医疗。
堆龙德庆县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1―6月份,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25.73%,实现增加值8784.61万元,同比增长11.37%;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3.13亿元,同比增长40.03%,实缴税金1453.97万元,同比增长14.28%。羊达工业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多种经营总收入完成1.03亿元,其中,农牧民劳务输出4511人,劳务收入达2581.5万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截至6月份,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087万元,同比增加897万元,增长41%;税收收入完成2516万元,同比增加467万元;财政支出完成8959万元,同比增加2160万元,增长32%。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全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650户,三级政府补助资金1885万元。截至6月份,完工149户,在建190户,县级补贴资金144万元。与此同时,以“十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设计规划、乡镇选点和前期动员工作已经结束,并进入施工阶段。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全县职工养老保险达262人、医疗保险156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30户、765人,生育保险1336人,失业保险593人,工伤保险726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统计工作已经结束,应参保人数25444人(16-59周岁),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养老金人数3539人,申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已完成30套廉租房的建设和分配工作。
堆龙德庆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游河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5500米,最低海拔3640米,相对高差约1860米。沿堆龙河丘陵起伏,群山连绵不断。念青唐古拉山的两条支脉,逶迤县境南北。西北部为堆龙河谷区,有明显的高原河谷垂直气候特征。东南部属拉萨河谷区,地势平坦开阔。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候区。雨季降水集中,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日照时候长,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20天,年降水量440毫米。境内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雹灾、霜冻、雪灾、虫灾、洪水等。
堆龙德庆县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粘土、铅、锌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獐子、鹿、水獭、棕熊、豹子、黑颈鹤、藏马鸡、虫草、贝母、雪莲花等。堆龙德庆县是以农业主为、农牧并举的县。1983年被指定为西藏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春小麦、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等。畜牧业为本县第二支柱产业,饲养奶牛、绵羊、山羊、家禽等。植被有自然灌木林及农田防护林。 工业以传统家庭手工作坊为。集体工业有农具厂和县粮油加工厂。
2004年,堆龙德庆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9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2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8.2%,比去年减少了4739.57亩,减少9.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96万亩,占总面积的33%,比去年增加1997亩,增长6.75%;饲草播种面积为0.7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8%。全县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进一步优化,基本达到58∶33∶9的调整目标。年初该县与龙湖古容农业产业园签订了青稞订单650万公斤、小麦350万公斤、玉米60万公斤;与拉萨啤酒厂签订了青稞订单20万公斤;逐步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动,调动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上半年,全县牲畜总头数为15万多头(只、匹),成活仔畜1.8万多头(只、匹),成活率达98.8%。
近年来,堆龙德庆县立足资源优势,通过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业,开发优势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布局,引导农牧民发展多种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扩大劳务输出等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使农牧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为避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与地域优势,发展农牧业特色经济,堆龙德庆县委、县政府将全县的农牧业定位为高原城郊型农牧业经济。按照定位标准,将5乡、2镇划分为4个经济区:一是德庆乡、马乡划为牧业区。合理保护天然草场,调整草畜、畜种、畜群、畜产品结构,抓好牲畜的本品种选育。在现有选育场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畜产品生产性能,主要发展以牦牛和绒山羊为主的产业区,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形成牦牛生产、繁育、加工基地;以发展牦牛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二是以东嘎镇为中心的包括乃琼镇、羊达乡的一部分,建成城郊型经济区,以城市为依托,发展服务于城市的产业。养殖业,重点实施以黄牛改良为主的乳品工程;蔬菜种植业,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日光温室,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三是以柳吾乡为主的生态农业区。四是以古荣乡为中心建立高产优质青稞栽培区,充分利用气候、水利、土地等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不断培育县、乡拳头农牧业产品,发展一村一品种植、养殖业,形成各自的主导优势产业。
堆龙德庆县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堆龙德庆县充分利用城市边缘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市场和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积极发展高效农牧业。一是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稳定露天蔬菜生产面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露天蔬菜、高效温室和塑料大棚。二是依托高原之宝奶制品厂,大力发展奶牛业。目前,该厂技术设备先进,生产规模较大,产品销路好,但生产原料不足。堆龙德庆县抓住这个机遇,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积极扶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加强黄牛改良,培育良种奶牛专业户。目前,已培养奶牛养殖户94户,其中黑白花奶牛养殖由去年的47户、138头增加到目前的94户、282头,并且为各乡牗镇牘配备了从区外引进的优良种公牛15头和区内调配的优良黑白花奶牛15头,促进了堆龙德庆县城郊畜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