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概况
-
目前,王楼工业集中区内建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10多家,涉及现代造纸、特种铸造、木材加工、精细化工等行业,其中通宇纸业总投资1.8亿元,产值2亿元,年产6000吨生活用纸,1.2万吨轻型纸;投资4000万元的光明化工,产值1.7亿元,年产5000吨N—甲基毗咯烷酮;投资1.2亿元的光明木业,产值2.8亿元,年产中密度板6万立方米,超薄密度板3万立方米;投资5000万元的华祥物流;投资3000万元的昊星铸钢等企业被列为区域经济重点工业项目,王楼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特色正在迅速形成。
走进王楼工业集中区,您会被这里“知商、重商、亲商、为商”的浓厚氛围和独有的招商政策所吸引。建设王楼工业集中区是范县县委、县政府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目标是: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和工业项目建设的先导区、核心区。投资者在这里可以享受政府公开承诺的零收费、零基础设施投资、零距离服务和低地价、低气费、低电价“三零三低”特殊优惠。王楼工业集中区把“只有投资者的成功,才有范县人民的成功”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为投资者的各项服务之中,以“诚信、敬业、高效、创新”的园区精神,在这里营造起浓厚的发展氛围。
王楼工业集中区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园区,历史的神韵与当代文明的灵动在这里文相辉映,丰富的资源,与优越的环境在这里聚集迸发,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现有投资超亿元工业企业2个,2000万元以上企业5个,500万元以上企业3个,500万元以下企业8个,主要产业有造纸、木材加工、现代物流、石油化工、铸钢件制造、防水保温材料等产业,工业产值达50亿元,利税1.6亿元。
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88亿立方米,为中原油田油、气主产区。已探明以濮城为中心的卤水分布面积为62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达960亿吨,品位高,杂质含量低,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境内煤炭资源面积82平方公里,储量7.46亿吨。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20万亩,优质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享有“中原米乡”美誉。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劳务富民"的总体思路,范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开发建设了濮城、新区、王楼、张庄四个工业发展集中区,集中区内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等优势产业,成为全国著名的玻璃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规模较大的白炭黑生产基地。培育出了水稻、食用菌、木材加工、畜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较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已连续十一年夺取省 "红旗渠精神杯",为农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城新区已成为全县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成了濮州大市场、新区商贸城等专业批发市场,商贸经济日益繁荣。
王楼工业集中区守望着范县的“西大门”,位于中原油田腹地,它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濮台高等级公路横贯王楼工业集中区,使它处于濮阳市半小时经济圈和新区、濮城、古云等经济重镇十分钟经济圈,构架起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大通道;园区的东部是东接“大京九”、西连“京广”主动脉的长泰铁路。随着地处王楼境内投资5000万元的华翔物流的竣工使用,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园区内所有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成本。2006年长泰铁路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铁路能源运输扩建计划,王楼工业集中区的交通优势随之转化为支持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王楼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正在建设中的德商、濮范高速公路将在这里交汇,并与京港澳、大广、日东、济青高速相连,使王楼工业集中区以更加便利的优势和快捷的步伐,走上对外开放的大舞台。
范县历史悠久,为上古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属,昆吾,春秋为晋邑,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境内现存有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等文化古迹。范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五代 "刘桥之战"等著名战事均发生在这里。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冀鲁豫边区根据地,被誉为边区"小延安"。刘伯承、邓小平、万里、曾思玉、段君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位于颜村铺乡境内的革命旧址,2006年6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