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概况
-
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围绕“三城”建设目标,积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产业结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经济质量效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家,年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木业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的工业体系。骨干企业主要有新时代药业、中植油脂、银光化工、正义纺织、温和酒业、光华纸业、大洋机械等21家。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省最大的中药制药企业,主要从事中西药原料及制剂、抗生素、生物制药、基因工程领域的研发、中试和生产,已实现年生产能力3000吨,年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银光集团民爆产品、镁系列产品居国内外领先水平,民爆器材生产总量居亚洲第一,镁牺牲阳极产量居世界第一。费县中植油脂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浓香花生油系列产品及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等各种油品。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800吨花生仁,于2003年10月动工,2004年11月建成投产。
费县历代以农业为主,工业十分落后,自1840年到1949年先后在任的县知事达52任,县长31人,都没有发展过工业。直到1922年费县始设实业局。自1920年开始有小型煤炭工业,由私人合资经营,先后在柴卜庄、碗窑两地开矿采煤。1924年后有副食品加工业,手工作坊有了发展,当时全县有25家作坊,主要产品有糕点、酱油、食醋等。1932年由县政府建设科主办了两处手工操作的棉织布厂,可算是费县历史上最早的纺织企业。
费县山清水秀。境内有大小山头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盖率达到34%,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调》就诞生在该县薛庄镇白石屋村,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围也发生在该县薛庄镇,突围战旧址已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费县有“百库万塘”之称,全县水资源总量约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费县区位优越。县城距临沂市40公里,距青岛港300公里、连云港150公里、日照港100公里;京沪高速与日东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27国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横穿东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兴郝公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实现了县乡道路和乡村道路柏油化。
改革开放以来,费县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费县实际,确立了建设临沂市的卫星城市、临沂商贸城的加工基地、临沂百万居民的大公园“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外向化、城市化“三大战略”,加快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木业建材“三城”建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镇建设“三个亮点”,突破“三农”瓶颈制约,培植壮大特色经济、规模经济、劳务经济。按照“实施七个强力推进,实现七个全面提升”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平台。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14亿元,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分别增长5.5%、25.5%和22.6%。全县财政总收入3.88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3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9亿元,增长6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1亿元,贷款余额19.1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5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016元,增长15.1%。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68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3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9元,增长20.6%。
费县石奇物丰。素有“奇石之乡”的美称,“费县石”生成于4亿年前,储量约为30万块,集瘦、漏、皱、透、丑诸特点于一身,被誉为“世纪之交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正在建设的“沂蒙石林”被列为省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此外,还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属石中珍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润土、石膏等20多种。费县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生物物种多样,有农作物352种,蔬菜161种,林木348种,畜禽36种,淡水鱼类47种,野生药材925种。
费县地形复杂,北面山峰重叠, 西面与南面也为山岭地环绕 , 东面为较开阔的平原。全县海拔均在75米以上,最高点为北部蒙山挂心崛子,海拔1026米,最低点在汪沟镇与临沂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平原海拔一般为75至100米,丘岭海拔l00—200米,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上。费县属低山丘陵区,可分为南北两地形区域。以浚河、祊河为界,以北为低山区,其面积为772.3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40.6%;以南为低山丘陵区,其面为1131.72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59.4%。两个区域地形起伏不平,山丘连绵,共有大小山头1400个。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