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概况
-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境内,总面积415平方公里,由三门海天窗群旅游景区、江洲仙人桥旅游景区、穿龙岩旅游景区、鸳鸯泉旅游景区、恒里暗滩旅游景区五大景区组成,公园以岩溶地质为特征,分布有岩溶峰丛、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竖井、天坑、天生桥、边缘坡立谷、溶蚀洼地等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是我国岩溶地质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类型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厅堂数量教多、密度较大的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有:国内第三长的地下洞穴长廓——江洲地下长廊,已测长度37公里,预计长度超过90公里,廊道内拥有世界一流的洞穴景观,如洞中湖泊、瀑布、峡谷、天窗、钟乳石林等,入口处为江洲仙人桥峡谷,与中国跨度第二的天生桥紧紧相连。世界第一高的洞穴廊道——马王洞廊道,高度超过150m,宽80—160m,连续长度达2km的水平洞穴廊道;密集和大型的溶洞群系统——环凤城大型洞穴系统,园区内已发现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洞穴厅堂有7个,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5个。溶洞内以高大石笋为代表的洞穴化学沉积物世界罕见。鸳鸯洞内有数以千计的石笋,其中两根石笋的高度达到36.4米和29.米,是世界最高大石笋之一。 以群体方式出现的地下河天窗、天坑——三门海天窗天窗群。景区3000米内连续出现7个规模甚大、景观优美的天窗,洞、水、天三位一体,边壁参天古榕、藤蔓缠绕,垂直丛生的钟乳石和大量的生物岩溶景观,秀丽、幽雅跃然而出,令人赏心悦目,是世界上决无仅有的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被国际洞穴科学协会确认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天坑旅游。
近几年凤山县积极引进水稻杂交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8%。引进玉米单交种和经济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45%以上;同时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3项,取得很好效果,保证了凤山县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石山区利用地头水柜,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研究,总结推广石山区三种为主的耕作模式:①春黄豆+水稻+冬菜;②春玉米间种黄豆+水稻旱种套种黄豆+冬菜;③春玉米间种黄豆+水稻+冬菜,为石山区农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同时,建立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实施了一批科技开发项目,开发和引进可持续发展新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凤山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县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凤山县建立起遍及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至2003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131个,其中县4个,乡镇级11个,村级97个(其中甲级卫生室35个),个体医疗机构19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床位286张,其中县级医疗单位202张,占70.63%,乡镇卫生院64张, 占22.38%,个体医疗机构20张,占6.99%,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1.5张。全县医务人员5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8人,其他技术人员16人,工勤人员61人,每千人口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在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有9人,占2.11%,中级职称121人,占28.27%,初级职称298人,占69.6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应用,各种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改革中的配置应用得到不断的加强,对提高凤山县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2002年、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装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有洗胃机6台、X光机4台、B超11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9台、心电图机11台、胎心监护仪2台、胎心多普勒11台。救护车一辆。县医疗投资298万元购买美国GE公司生产的螺旋式CT机,于200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减少病人及家属因转院增加的费用。
凤山县境内林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木、油桐、油茶、八角和板栗等,是广西主要的八角产区和林业生产基地县之一。矿产资源有金矿、黄铁矿、硫磺矿、硫铁矿、褐铁矿、铜矿、锑矿等和丰富的大理石。全县11个乡镇中,9个乡镇有金矿开采,有“黄金之乡”美称。目前,已探明的金矿储量6667万吨,品位高,产品质量好,黄铁矿、硫磺矿也相当丰富,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胜地。
凤山县境内具有规模宏大,品位高、种类齐全的自然旅游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41%,县内西北、东南部峰丛林立,千姿百态,构成了奇妙、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其间岩溶溶洞广泛 发育,形态多样,层次分明,由千万年岩溶作用形成的天生桥群雄伟壮观;地下河流曲折变幻,凤山的主要河流由东西部溶洞暗河汇流形成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长寿盘阳河的源头在坡心村)。该区域(包括巴马县、百色乐业县)多处发现天坑地洞群,最大天坑直径达千米;凤山岩溶溶洞、天坑、天生桥、地下河的形成记录了云贵高原南缘岩溶地貌演化变迁的史实,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凤山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日均气温19.2℃,非常适宜休闲、避暑、度假。主要旅游景点(国家地质公园内):三门海天窗群风景区、穿龙岩风景区、鸳鸯泉风景区、天生桥群(江洲仙人桥、蚂拐洞天生桥)和石马湖、梦娥蓝靛瑶民俗风情园及其民俗村落,它们集观赏、科学考察、探险、保健为一体,具有现代旅游的特点。
凤山县乡所在地配有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实现了村村通闭路电视。有县级电视台一座。有19个文学艺术协会,拥有会员3560人,各类作品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7所,在校学生33199人,小学入学率达94%,初中入学率达87.5%,“两基”巩固率达93.3%,2003年高考录取247人,录取率达70.2%。在国家、自治区、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现有各类科技人员3037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1052人,初级职称1886人。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凤山县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一方面狠抓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2004两年,凤山县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18位考生高考总分上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有100多名考生考上本科线;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人数比率排全市第三名;小学入学率98%,升学率100%。全县11个乡镇已有7个通过县级“普九”验收,目前,正在加大力度抓好其余4个乡的“普九”工作,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另外,教研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度共有293人次分别获得不同等级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有5人获国家级一等奖,有228人获自治区级嘉奖,有60人获市级奖励。
凤山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府直接领导下,在区科技厅、河池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积极投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有效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凤山县科技进步和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得到了加强。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农村技术培训班780期,参加培训农户0.52万人次,举办各种科技宣传活动,科技下乡、科技集市18次,参加群众1.3万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8万份,出版科技刊物3种2000多份。通过科技宣传培训活动,凤山县农村有80%的农户至少有一人参加或接受过1—2门的适用技术培训,有300多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 加强科技人员技术再教育和党政干部知识更新工作。三年来共有594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各类技术再教育,举办各种科技报告、讲座7次,参加科技培训和讲座的领导干部有708人次,现有35岁以下的干部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10%青年干部经常上网,科技培训促进了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的科技知识更新。初步建立了以广西科技信息网为骨架的计算机网络,现可进行视讯会议、电脑培训、信息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