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概况
-
扶沟县委、县政府依据扶沟多年发展工业的历史的实际,认真思考,反复探讨,提出了要立足农业上项目,突出工业求发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他们动员全县上下一切围着工业转,一切围着工业干,以全新的思维、开放的视角、超常的胆略,树立起“引水行舟,借梯上楼”的开放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意识;利人利己、共同发展的“双赢”意识;客商至上、服务至上的环境意识。两年来,该县集中精力抓好总投资17.5亿元的13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为工业发展增强后劲。如中方实业公司10万纱锭及128台无梭织机建设项目、陆新棉纺公司15万纱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其次是抓好项目储备。按照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储存一批、论证一批的梯次要求,全县现已论证、立项、审批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47个,目前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其三抓好企业改制。为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该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组建了改制领导组,配备了32名工作人员,对59家应改制企业逐一调查摸底,区别不同情况,实行一厂一策,分别制订方案,认真贯彻实施。改制的一批老企业激活了,陆新棉纺、力神机械、缸盖厂等企业通过改制加强经营、扩大生产规模,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目前运转良好,产销两旺,显现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扶沟地处黄淮平原,毗邻省会郑州及开封、许昌、漯河等中原城市群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纵横交错的11条国道、省道穿越县城,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阿深高速公路、311国道也将相汇境内。县城建设着重拉大框架、开发新区、改造旧城、规范管理,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上下工夫,促进县城向以轻工、商贸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扶沟围绕扩大县城规模,积极筹建“三区一中心”,即行政新区、教育园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园区和农资、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同时,扶沟加快工业园、河滨公园等工程的规划建设,坚持走“以地聚财、以地建城、以地养城”之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城市投入机制,变“地板”为“铜板”,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多方筹资,变政府统包统建为社会共建,调动了多方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近几年,全县共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快发展。
扶沟县发挥农业优势,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以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为切入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扶沟人的共识。该县围绕牛猪羊树、瓜菜果菌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了麦、棉、瓜、菜、菌、肉、蛋、奶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新规划了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目前,2165亩的一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该县集中时间和物力,完成了沿国道、省道和骨干渠道发展经济林带、300亩网络化绿化、建立10万亩优质小杂果生产基地工作;狠抓了林草牧一体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连片成方200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16个、百头畜位规模养殖场15个、百头规模养殖小区45个,涌现养殖专业村70个,较大规模养殖专业户2000户。2003年底,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579公顷,牛存栏14.2万头、羊存栏15万只、生猪存栏42万头、家禽存栏29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1万吨、1.08万吨、0.037万吨,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5亿元。该县围绕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催生了一批近农骨干企业,拉长了棉纺织、板材加工、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畜产品加工5条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足资源优势,打造支柱产业。
扶沟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无霜期215天。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粮油加工等多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旅游景点有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
扶沟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小麦、棉花、瓜果、蔬菜、食用菌、牲畜、林木等农副产品。该县曾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普及推广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扶沟县有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已形成了机械制造、裘皮制革、食品加工、棉纺、化工、酿造、电力、饲料、建材、造纸、肠衣、服装、板材加工等基础工业,20多种气缸盖产品俏销全国各地,皮毛、肠衣制品出口亚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银山”棉花为全国棉花行业十大知名品牌之一。全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未来扶沟工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突出优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