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概况
-
2006年噶尔县突出结构调整,强化体制创新,加快职能转变,突出抓好亮点,重点抓好难点,积极做好蝗灾、洪灾防治,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十一五”开门红。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2006 年,噶尔县大力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目前,全县“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31.87 ∶5.49 ∶62.65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全县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8974.3 亩;年末牲畜存栏数234869 头牗只、匹牍,牲畜总增率29%。农牧民增收取得新突破。2006 年,噶尔县加快了农牧区税费改革及综合体制改革,充分利用政策实现增收;加大了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县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000 余万元的项目基本都在农牧区,以项目促群众增收;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生产管理,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对畜产品收购工作的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防抗灾工作成效显著。2006 年7、8月份,噶尔县出现了罕见的降雨天气,导致部分乡镇的农田、房屋、羊圈、路桥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灾情发生后,噶尔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组,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帮助和发展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噶尔县还积极开展蝗灾防治工作,采取加大灭蝗技术人员培训、建立蝗灾监测体系、配齐灭蝗药品器械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取得了灭蝗工作的全面胜利。
噶尔县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干燥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年平均气温为0.2℃。最低气温-34.6℃。每年除7、8两个月份外,其它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出现。年降水量73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洪水、泥石流、滑坡、霜冻、风沙等。且灾害频繁,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狮泉河镇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1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21度,昼夜温差相当大,年温差小,气温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变化,一年四季可降雪;冬季偶有降雪,但由于交通闭塞,人口居住分散,易形成重度雪灾,其中近年来以1998年和2002年最为严重,2002年灾雪最厚达三米,由于交通中断,普兰、札达两县断粮达一周左右,人员、牲畜饿死、冻死现象严重,同时疫情泛滥;夏季降水十分集中,基本上从六月份一直持续到八月底。
噶尔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狮泉河又名森格藏布,系印度河的上游。流经藏西北干旱高寒区,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源头海拔5164米,为冰缘地带,下游流入荒漠区。途经革吉、狮泉河镇等地,在扎西岗与支流噶尔藏布汇合。出境进入克什米尔后称印度河。是西藏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仅在50-80毫米之间。沿岸以宽谷地形为主,有沼泽和温泉分布。温泉多为火成岩裂隙中涌出的潜水,不但补给了河流,也提高了河水的温度,使一些河段冬季很少封冻。由于地处干旱区,狮泉河水系不甚发育,平均径流深仅为25毫米,年径流量约7亿立方米,是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气候干燥、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
噶尔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完成。2006 年,噶尔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系统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农牧民安居工程。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和宣传力度;二是把握政策、结合县情和农牧区实际开展工作;三是多渠道筹措、整合建设资金。全县安居工程各类资金共计达到3020.56 万元。同时,整合了原朗久地热固定厂房资源,用于22户农牧民安居房建设;四是做好安居工程配套建设。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工作圆满完成。根据区、地的要求,噶尔县不断深化农牧区改革,按照“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指导方针,制订了草场承包实施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障。邀请自治区有关专家对草场承包工作成员进行了培训,下派工作组到各乡、村、组开展宣传动员和草场划分工作。
噶尔县拓宽了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了狮泉河镇加木村奶牛示范和门士乡索多村及左左乡优良白绒山羊养殖示范项目,做大做强了白绒山羊、奶牛基地、短期育肥、“三子”牗菜篮子、肉篮子、奶瓶子牍工程,大力开发旅游及旅游服务业,扩大边境贸易规模,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二是积极发展科技示范,在昆莎乡建立农牧业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大建设和推广力度,将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50亩,其他各类草种种植面积达到8000 亩。此外,噶尔县2006 年还在财政金融、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和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工作看落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噶尔县2006 年实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161.28 万元,较上一年增长18.1%;县级财政收入完成90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略有增长;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73.60 元,增长15%;全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8000 余万元;实现各类创收3184.29 万元,其中劳务创收616万元;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开门红的良好局面。
噶尔县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县境共有大小湖泊12个,其中较大的有朗久湖、心噶湖。西部有伊拉日居山山脉,中部有西北是东南走向的冈斯山山脉,北部有则木日山,海拔高6051米,拉梅拉山,海拔高4828米。中部有日赛田山,海拔高4802米,阿弄拉山,海拔高6018米。西南部有拉加山,海拔高6261米。东部有罗布山,海拔高5603米。
2004年上半年,噶尔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6911.75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14.8亩,油菜播种面积532.85亩,饲草饲料播种面积3464.1亩。牲畜存栏总数达2.6383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2639万头,马2561匹,山羊15.3075万只,绵羊9.55只,黄牛55头﹔末期牲畜存栏总数达33.5994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4259万头,马2680匹,山羊19.2778万只,绵羊12.62只,黄牛77头﹔适龄母畜12.149万头(只、匹),幼畜繁殖数10.7328万头(只、匹),幼畜成活率达79.3%,繁殖成活率70.1%,牲畜总增率达到30%。噶尔县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中心城镇。围绕如何发挥区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县长普布仓决告诉记者,噶尔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围绕狮泉河镇发展“菜篮子”、“肉篮子”、“奶瓶子”工程,以城镇经济辐射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219国道沿线,做好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工作,切实提高沿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围绕狮泉河、噶尔河流域,加强牧业基础地位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思路符合噶尔县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是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在劳务创收上,2003年噶尔县达到473.95万元,全县劳动力人均创收1335.45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