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概况
-
岗巴县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全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境内自然植被稀疏,70%为高原丘陵,其余为河谷滩地,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耶汝藏布流域横贯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亚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罗棋布,滋润着丰饶的千里草原。
岗巴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村村能”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100%,已形成有线、无线电视网络,城乡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7所,中小学在校生153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教职工92人。县人民医院已建成门诊、住院部综合楼,现有门诊10个,住院部床位12张,现有医务人员19名,其中医师9名,护士3名。卫生工作在初级卫生保健、妇幼卫生项目、防疫和开展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全县农牧民群众总人数的90.4%。
岗巴县古以放牧为生,西藏和平解放后开始出现少量农业,并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总面积为4198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21338.5亩,草场面积555.7万亩。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县GDP达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9%,其中:第一产业2471.15万元,占GDP的51.48%;第二产业1000万元,占GDP的20.83%;第三产业1328.85万元,占GDP的27.69%。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14.64万元。全县牲畜种类较多,主要有藏绵羊、山羊、牦牛、黄牛等。全县年末牲畜存栏数达190857头(只、匹),牧业总产值达到1456.51万元。二、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财政、税收收入均已超过百万大关。
岗巴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春季寒暖适中、多大风和瑞雪;夏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秋季天高气爽、风少雨小、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季风频繁。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9.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年无霜期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在32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分布均匀。
岗巴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五”期间,全县共确定了35个总投资28875.16万元的优先发展项目盘子。2000年6月,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并经自治区建设厅批准,岗巴县城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全县人民正在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开拓进取,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充满藏南民族风情和现代气息的边陲小城,正在雪域岗巴崛起。
岗巴县交通便利,岗巴县至日喀则市距离307公里,岗巴县—曲美公路在2004年建成通车,届时岗巴县至日喀则市仅有150公里路程。县乡、乡村公路已初步形成交通网络,公路交通能力进一步增强。县道嘎定线和塔阿线是连接日喀则市、康马、亚江、萨迦的主要公路,县城至各乡镇和行政村均通公路,交通便利。全县通车里程达489公里,其中专用公路2条,共183公里;乡道5条,共185公里。
岗巴县曲登尼玛西藏神水泉口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海拔5128米,距岗巴县城50公里,周围均是冰川雪地,无任何污染因素。1990年10月经西藏自治区曲登尼玛矿泉水评审委员会评定及199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卫生部、地质环境管理司鉴定,曲登尼玛矿泉水为低钠低矿化度锶矿泉水,各项元素均达到和超过国家天然饮料具备的界定指标。曲登尼玛矿泉水中含有锌、硒、锂、钙、碘、偏硅酸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宏、微量元素,具有增强食欲、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骨骼发育、防治甲状腺肿大、防癌等特殊功效。曲登尼玛矿泉水日流量82吨,补给良好、动态稳定、资源可靠。
岗巴县境内经济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有50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贝母、紫草、雪莲花、蕨麻(人参果)等,主要分布在岗巴镇、昌龙、孔玛等三个乡镇。食用菌类有蘑菇、水木耳等。岗巴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其中比较珍贵的兽类有:野驴、黄羊、盘羊、岩羊、艾叶豹、黄狼、獐子、猞猁、狐狸、水獭、雪猪等。据传:70年代,曾有人捕猎过湖中出没的水生兽类和黑熊。比较珍贵野禽有雪鸡、黄鸭、黑颈鹤、灰鸭、乌鸦、斑鸠、鹰、猫头鹰等,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还有野鸽鹰、藏雀及其他鸟类。河湖鱼类较多,个别鱼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