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概况
-
钢城区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东、南两面多山,汶水穿区而过。无霜期年达286天,年平均气温16 °到18°,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
钢城区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20多种,主要有煤、铁、铜、金、硅、石灰石、白云石、木鱼石、花岗石等,特别是煤、铁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山东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素有“钢城煤都”之称。境有中、小型水库37座、塘坝197座,年均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水源充足。
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增长22%,建区10年年均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49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0元,年均增长6.9%,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任务目标实现翻番。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项目243个(含上年结转项目13个),计划外来投资总额166170万元,到位资金74508万元,市考核认定招商引资任务41414万元,占市分配任务的207%,并相继有天元气体等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投产营业或开工建设。参加全市钢铁项目招商大会成效明显,全区共签约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96个,签约额达51.1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84亿元。由于招商引资的拉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钢城区工业兴旺发达,高新技术项目膨胀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发挥背靠莱钢的优势,按照“服务、联合、配套、延伸”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为莱钢生产生活服务的配套项目、产品、延伸项目和与莱钢的联办联营项目,全区已发展各类服务、配套、联办企业300多家,其中紧密型联办企业30多家,所创造的产值、利税分别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钢铁为龙头,以新材料、机械、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粉末冶金、高性能磁件、旋转油泵等40项高科技拳头产品,有20余项填补省以上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厂地联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了以道路、通讯、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迅速起步。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车,城区内有220KV、110KV变电站,各类专业市场20处,城市市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7%。199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达标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几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
钢城区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面积占80%以上,耕地面积13万亩。钢城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的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以南缓北陡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山岭环绕。
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山区开发成效显著。全区已形成5万多亩的蔬菜基地、12万亩的林果基地、40个肉蛋奶专业村,全区经粮作物比达到7:3。全区果品总产量达到2.7万吨,盛产的黄金蜜桃、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水果享有盛誉,钢城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黄金桃之乡”、“中国蜜桃之乡”。坚持长年、连年大干,狠抓山区综合开发,按照“地成、水成、路成、林成、产业结构调整成”的“五成”标准,大面积治理,高标准开发,建区以来,全区共治理开发土地6万亩,增加耕地1.8万亩,新建、维修、配套各类水利工程3900多项。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强区富民兴财政的重要途径,狠抓项目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环境宽松化三个重点,实现了民营经济质和量的提高。2003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517户、私营企业869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