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概况
-
甘谷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近年来,花椒种植初具规模,也是当地人们收入可观的一部分。
2009年,是甘谷县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奋力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2亿元,增长15.45%,其中:第一产业8.3亿元,增长10.32%;第二产业8.3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12.6亿元,增长20.03%。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两亿元大关,达到2.0158亿元,增长38.5%;完成财政支出12.39亿元,增长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53.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2元,分别增长19.9%和24.76%。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外,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古风台、巩建丰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甘谷县为陇上久负盛名的文风之地,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9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农职业技术学校3所,独立初中23所,九年制学校26所,小学346所,教学点94个,民办中学2所,公办幼儿园1所。教职工5634人,在校学生13万多人,其中小学7万多人,初中4万多人,农职校3308人,幼儿园105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共有教师5741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5.39%、91.46%、68.35%。二00七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29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八年名列全市第一。
甘谷县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5.9%。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峰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完善了园区一二期控制性规划。县财政投资28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一期土地征用、区内道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引进入园企业4户,引进资金1.7亿元。干酪素厂和水泥包装袋厂基本建成,力源乳业和塑料制品厂建设进展良好。大唐甘谷发电厂生产经营总体平稳,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120万吨水泥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制鞋、化工颜料等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口创汇能力有所增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企业效益较好。环保工作不断加强。
甘谷县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区供水、冀城广场、垃圾处理厂等工程全面完工,南北滨河路和富强西路主体基本建成。磐安、安远、西坪、金山、大庄、白家湾等乡镇小城镇建设有了新进展。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总投资1.02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900万元),全面完成了金山至西坪、八里湾至大庄、六峰至古坡3条通乡公路铺油硬化,谢家湾至金川公路路基和桥涵工程全面完工(其中金川段已水泥硬化),建成通村水泥路54条137.4公里、通村砂砾路24条77.2公里。针对多年来城区交通秩序混乱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突出问题,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扎实开展了以“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为主题的城区环境秩序集中整治和客运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县财政投入500多万元,完善了交通信号灯、标志牌、交通标线等配套设施,增设管理机构,增加管理人员,增添环卫设施,疏堵结合,集中攻坚、综合治理,占路为市、倚门经商、噪音扰民、道路遗洒、非法营运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区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甘谷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省列科技项目3项、市列科技项目8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3项,推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两基”成果巩固提高,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考本科上线2337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市第一。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医院住院楼完成主体工程,中医院住院楼开工建设,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5所。认真实施降消、V11等项目,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计划免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型秦腔历史剧《睢阳魂》在全省新创剧目调演中荣获二等奖,县图书馆大楼全面完工,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和100个农家书屋。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主题月”活动,认真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狠抓各项节育措施,全面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年度任务,实现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目标。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建成规范化乡镇统计站15个,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数字电视转换有序推进。二轮县志修编进展顺利。气象、地震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甘谷县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甘谷县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年内共实施各类项目315项,总投资18.2亿元,项目建设的数量和投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实施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四批次84项,总投资2.1亿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六峰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镇兽医站建设等38个项目全面竣工,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廉租房等42个项目正在建设。实施灾后重建项目8大类174项,总投资7.6亿元。建设农村居民住房8390户;启动城镇居民住房维修重建403户;完成学校重建76所、乡镇卫生院重建15所、公路交通重建51条148.4公里,乡镇计生服务站重建5所;残疾人综合福利中心、土地开发整理等重建项目有序开展。实施县列新建续建项目57个,总投资8.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县城供水管网扩建等24个项目全面竣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26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余项目正在建设。另外,积极配合实施省列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5.5亿元。大唐甘谷发电厂续建工程全面完工,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控制性工程基本完工,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建设完成场地平整工作。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介洽谈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有13个项目成功签约,实际引进资金5.3亿元。
甘谷县交通十分便利,渭河北有陇海铁路东西延伸,境内有两个车站(甘谷站、盘安站),路长37公里;渭河南G30连霍高速自天水以关子隧道经小沙沟特大桥引入甘谷,出大象山隧道后在渭河南岸县城以西3.5公里处杨赵村设甘谷出口,甘谷收费站以西设盘安收费站;渭河南G316国道(福州至兰州)自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引入自东向西下山后顺渭河过境,境内路长40公里。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渐增强,通信网络覆盖全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商贸流通自古以来比较发达。自唐代起,甘谷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流通异常活跃,以冀城大商场为中心的各类集贸商场共44处。大型购物超市有三保时代购物广场、万家福购物广场、华东超市、金胜电力超市等,群众购物十分方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