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概况
-
皋兰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11万亩,人均1.4亩。草地面积253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黄河流经南部什川乡,年均径流量331亿立方米。境内建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水库两座,另有小火烧沟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石、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藏。有白兰瓜、黑瓜籽、冬果梨、香水梨、苹果、软儿梨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有什川乡"梨花会",中心乡"天斧沙宫"以及石洞寺庙群体等旅游资源。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864.9公里,变电站11站,总容量84950千伏安。县城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黄河大、小峡水电站在该县什川乡境内。三川口工业开发小区22万伏变电站建设已经启动。
2009年,皋兰县深入开展和谐“五创”活动,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县创建成果。科普工作成效明显,西岔高原夏菜科普示范基地列入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300强。顺利推进总投资6354万元的皋兰四中迁建等14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所,撤并农村学校20所。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574人,净增40人。全面推进总投资2924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17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计生服务站综合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参合率达到92.5%。制定并落实《行政事业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实施办法》。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县图书馆、档案馆综合大楼和3个乡镇文化站。新建太平鼓保护基地和38个农家书屋。完成28个村和3个社区“一村一品”群众文化精品工程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全市第六届运动会,争得金牌28枚。各项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2335万元,为226名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5702户发放低保金1599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28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210套,完成3939户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投资1398万元,易地搬迁涝池、高山等村农户284户。投资1820万元,建成水阜川、中川、黑石川、什川安全饮水工程,有效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实验县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进“平安皋兰”建设,建成市级平安乡镇2个。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公开选拔204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215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2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8亿元,社会各项建设取得新成效。
皋兰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440万元的西电大型泵站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筹资147万元,新建塘坝5座。投资746万元的2008年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完成,投资830万元的2009年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投资2948万元,完成白井子川2900亩土地开发复垦和水阜2337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口粮田项目顺利实施。建成4个乡镇标准化兽医站。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沼气池2770个,累计达8170个。县城东西两山绿化、大砂沟造林、农田防护林网等重点绿化工程有序推进。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36千伏六合送变电工程和崖川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2009年,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原则,巩固扩大历年试点示范村建设成果,新确定的中堡、文山、蔡河、老鹳、燕儿坪、四墩6个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新建高架大棚、日光温室455座;硬化村道9.4公里;新建农户住宅30院;各村村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较快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皋兰县结构调整显著,重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四增一降”。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1万亩,同比下降5.6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4万亩,同比增长4.87%;蔬菜作物播种面积9.74万亩,同比增长7.61%;瓜类作物播种面积4.80万亩,同比增长0.20%;青饲料播种面积1万亩,同比增长11.27%。粮食总产量48031吨,同比下降6.9%;油料产量4924吨,同比增长9.64%,蔬菜产量18.49万吨,同比增长13.29%。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2.8:47.2调整为今年的50.0:50.0,经济作物提高2.8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较为显著。养殖小区规模不断扩大,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牧业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生猪生产各项政策的较好落实,激发了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猪、鸡、羊、牛存出栏迅速增加,畜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9年,生猪存栏5.39万头,同比增长16.46%,出栏3.29万头,同比增长9.73%;羊存栏8.69万只,同比下降2.66%,出栏5.73万只,同比增长12.81%;鸡存栏24.46万只,同比增长10.98%,出栏23.24万只,同比增长25.69%;牛存栏466头;实现牧业增加值4651万元,同比增长6.22%。
2009年,皋兰县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逐季企稳回升,利好因素不断增加,呈现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57亿元,同比增长15.18%,比三季度提高9.1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13.4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7.2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2.15%,直接拉动GDP增长6.7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7.10%,比三季度提高11.30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15.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20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5.89%,直接拉动GDP增长5.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8.33%,比三季度提高1.32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7.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3.60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26%,直接拉动GDP增长0.81个百分点。
2009年,皋兰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编制了《城乡一体化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总体方案》和《对接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工作总体方案》。认真落实《2009年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县城二版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实施。推进县城“东扩南展”,投资5525万元的县城南部开发二期工程顺利推进,投资4200万元的三期工程全面启动。推动小街巷改造,兰泉路、中心路细油罩面全面完成。投资991万元,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县城房地产开发,投资2.96亿元的国芳·国际金色花园、天添庭院、三汇沁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忠和小城镇重点推进北龙口物流经济园区建设前期工作,西岔、什川小城镇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率达到33%。乡村道路建设不断加快,完成皋营公路改造30.6公里。皋什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建成通村水泥道路40条183.9公里,超额完成103.9公里,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目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皋兰县设施农业发展强劲,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9年,县上整合资金300多万元,着力推进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千亩高新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特别是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确定标准化示范核心区12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20亩,累计达到2.1万亩。其中:高新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新建日光温室148座、280亩,累计达到200座、450亩。四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较快,其中出口创汇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9万亩;设施西甜瓜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1.15万亩;红砂洋芋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同时建立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核心示范区9个,面积达到8500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落实订单农业面积11万亩。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与甘肃省农科院签订并落实《农业科技合作协议》,聘用农民技术员70名,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引进试验蔬菜、西甜瓜、红砂洋芋新品种72个。开展试验示范15项,并继续扩大示范面积,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转化成果,提升科技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有效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
皋兰县地形地貌 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2445米,最低1441米。全县分山地、丘陵、盆地3个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2℃,最高37℃,最低-25.4℃。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年蒸发量18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
2009年是皋兰县经济发展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的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抓城建”三大主题,全力实施“五大主体战略”,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共克时艰,全县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增强,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积极向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迈出了新的步伐。农业结构调整显著;工业经济回升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得到新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凸现新亮点。2009年,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初见成效的延伸,特别是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持续显现,皋兰经济呈逐季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县域经济突破21亿大关,迈出了新的步伐。据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7.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同比增长15.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同比增长11.00%。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0.08%,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个1.30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5.12%,直接拉动经济增长8.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80%,直接拉动经济增长3.21个百分点。
皋兰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唐属五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所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所据。宋、金、元、明俱属兰州。至清乾隆六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皋兰县,一直沿用至今。清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省会重镇的皋兰,幅员辽阔,辖今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地区。解放初,皋兰县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归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白银市撤销,皋兰县复归定西专区。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