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概况
-
格尔木市是青海乃至祖国西部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到60%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兴建,形成了格尔木市的工业框架和基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批资源开发型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在我市建成投产,为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信国安西台30万吨钾镁肥、1万吨碳酸锂和青海锂业3000吨碳酸锂、2.5万吨硫酸钾项目以及青海油田公司30万吨甲醇、50万吨合成氨配套90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30万吨甲醇汽油、2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黄河水电开发公司30万千瓦燃气电站和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中浩公司60万吨甲醇、乌图美仁铁矿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必将推动格尔木资源开发再上新的台阶。
2007年,格尔木市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农牧业成绩显著。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4061.77万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6.53:5.9:14.03:3.54转变为73.90:6.5:15.64:3.96。全年共育活各类仔畜12.25万头(只),较上年增长13.7%。仔畜成活率为92.87%,上升6.9个百分点。各类草食牲畜年末存栏24.12万头(只),下降5.3%。年内牲畜出栏率为51.08%,比去年增长12.08个百分点,商品率为45.23%,比去年增长9.2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3796吨,增长5.6%;奶类产量1226 吨,增长4.6%;羊毛产量224吨,下降11.5%。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防沙治沙基地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林草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人工造林4840亩。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乡镇企业43家,从业人员1008人,增长4.02%,乡镇企业总收入14016万元,增长5.7%,实现利润1418万元,增长6.6%。
2007年格尔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65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市属120493万元,增长22.4%。总计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8273万元,增长34.1%,规模以下完成16955万元,下降60.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299621万元,增长28.7%;股份制260347万元,增长20.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508980万元,增长27.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560824万元,增长25.3%,轻工业4404万元,增长34.8%。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194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0%,与上年持平。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43家工业企业效益调查显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36674万元,增长48.4%。实现利润260724万元,增长26.3%。实现税金总额73983万元,增长79.7%。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10489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8%。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据统计,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21个,施工房屋面积80991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6.2%,竣工房屋面积65991万平方米,下降45.4%。
格尔木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硼、锶、锑、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境内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3.2亿吨,镁盐总储量31.6亿吨,钠盐总储量33.1亿吨,其潜在价值巨大。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涩北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境内有宜农土地86.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4130万亩。格尔木地区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具有发展水电业的巨大优势。有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和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被列为国家级珍稀野生动植物。此外,格尔木风能、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格尔木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我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学科和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中小学37所,职业中学1所。中学在校学生10760名,职业中学204名,小学在校学生21047名。专任教师共1820名。我市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两基”巩固率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同时提升至99.8%。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15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我市多渠道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增强,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功召开了首届科技表彰大会和市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市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大幅提高。
2007年,格尔木市不断加强和改进项目工作,狠抓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全社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项目建设局面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1154万元,较去年增长27.4%,完成全年计划的105.3%。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22536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安装工程53306万元,增长24.5%;设备工器具购置158299万元,下降6.01%;其他费用87013万元,增长14.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9万元,增长48.4%;第二产业完成603998万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完成16117万元,下降21%。总计中,市属完成282109万元,下降6.2%。投资规模不断壮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内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中信国安科技公司、庆华集团等企业循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格尔木综合物流园正式奠基实施建设。中信国安东西台各1万吨碳酸锂、青海锂业3000吨碳酸锂等项目建成投运;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青海盐湖科技公司万吨级碳酸锂、庆华集团肯德可克铁矿开发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庆华集团120万吨球团项目、青海力科5万亩有机枸杞种植精深加工基地、玉珠峰年产2000万箱矿泉水项目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基础保障、功能完善的思路,切实加大重点矿区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湟源-德令哈-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涩格天燃气复线输气管道、格尔木-老茫崖二级公路、215国道察尔汗-大柴旦二级公路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330千伏锡铁山-西台、110千伏西台-肯德可克输变电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格尔木市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全市图书馆1所,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机构5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实施,电视有线播放节目49 套,无线节目4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90%,有线用户达1.8万户。全年报纸出版量145万份。卫生事业进步,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得到切实加强。200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1个,卫生技术人员1036人,床位数663张。其中医院6个,病床数620张,医生829人。乡卫生院4个,卫生技术人员37人,床位数22张。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玉珠峰国际登山节、2007内地香港“迎奥运、庆回归”玉珠峰登山活动、首届市运会等重大赛事,格尔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发放失业保险金81.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12个,减少35个,参保职工12394人;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288家,增加17家,参保职工16698人,增长11.6%,征收养老保险金10797.3万元,增长42.5%;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381家,增加36家,参保职工25000人,增长8.5%,全年收缴医疗保险金7168万元,增长60.4%;全年有3542户家庭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较上年增加102户,参保人员10253名,较上年增加321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23.45万元,增长10.0%。
2007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格尔木市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财政收入高、自主增长能力强的较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格尔木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经济总量突破90亿元大关,全年创造生产总值9019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人均生产总值4350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8.7%。在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423万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0122万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3444万元,增长14.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0.93:73.39:25.68转变为0.93:74.30:24.77,第二产业上升0.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9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5%、81.7%和17.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16.4和3.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仍是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格尔木市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一期西宁至格尔木段年运输能力已达到1000万吨,年客流量达到200万人次;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在紧张施工,2007年将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已开通西宁、西安、青岛等地的航班,现在的格尔木,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格尔木地处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点,是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和大型“旱码头”,每年90%以上的进出西藏的物资需要从这里中转。格尔木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解放军四总部、兰州军区、武警和空军在这里的团级以上单位近30个,主要承担着西藏方面的公路运输、管道输油、通讯及通信线路维护三大任务,对于西藏和整个西南边防的物质保障供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格尔木市是一座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格尔木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进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开辟了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昆仑山道教寻祖、察尔汗盐湖观光、胡杨林自然风景、蒙古族草原风情、玉珠峰登山探险等十余条具有青藏高原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线路,相继建成了昆仑山口、玉虚峰、西王母瑶池、昆仑神泉、万丈盐桥、胡杨林、昆仑文化碑林等景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和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设,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