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概况
-
近年来,广河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态势,在巩固皮革、毛纺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拓展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已成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亮点。广河餐饮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触角由本地伸向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广河人在县内外经营的餐饮企业达1500多家,主要分布于本县和北京、上海、深圳、兰州、苏杭、广州等大中城市。以云峰、银峰、华宇和马福贵老马拉面为代表的一批清真餐饮企业不仅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引领着饮食业的潮流。广河的交通运输业是顺应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已形成了一支拥有近千辆客货车的运输大军。货运车以大中型汽车为主,主要有八康、双轴、四轴、半挂等。这些运输大军,把西部皮毛、洋芋等土特产品运往东南部,又把外地的日用百货运到西部,互通有无,增进了全国各地商品的交流。
2008年,广河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特色农业、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五个重点,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6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656万元,较上年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118万元, 较上年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898万元,较上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7:25.8:49.5调整为23.1:26.8:50.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总量少;二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链条较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滞后,民生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教育、医疗卫生、计生、城建等方面基础薄弱,大中专毕业生等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调度困难,缺乏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生产型项目和财源型项目;六是商贸流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培育滞后,特色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不强。
2008年,广河县文化事业得到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全县有文化馆1所,博物馆1所,陈列各类文物2200多件;公共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25000多册。全县有线广播放大站62个,电视覆盖率达到87%;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2158座,其中村村通59座;有线电视入户3860多户,转播节目34套。实施有线电视城域网光纤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总投资1821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6万元的庄禾集、官坊、齐家、阿里麻土四所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村级卫生所(室)61个,覆盖率达到60%,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3个,其中:县级医院1所,乡卫生院9所。共有医疗床位2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1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共有18973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17%,受益参加农民16854人,受益金额1351.51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广河县的民营经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1983年,全县仅有民营企业35家,产值154万元。20年多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扶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87个,从业人员达到14815人,民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68亿元。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7.9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13亿元,增加值1.99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上缴税金1008万元。民营经济不但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发展,而且在规模上、结构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皮毛加工单一生产领域发展到目前的冶炼、加工、建筑、交通运输、咨询、信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多种行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毛呢、毛毯、毛条、地毯、牛绒衫、机砖、彩色服装革、鞋面革、兰湿革、真皮沙发、皮夹克、冰糖、烧碱、塑料、硅铁等40多种。2004年,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最具潜力、最具生机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广河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盛产显著。全年完成客运量10.52万人/次,客动周转量392.8万人/公里,增长7.4%;完成货运量114.3万吨,货运周转量41975万吨/公里,增长8.6%。年末共有营运车816辆,其中客车51辆,货运车816辆。全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项171公里,全县通油路、水泥路的村达到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5%。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全县邮政电讯业务收入达到70万元,较上年增长1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1147户,同比增长11.19%,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万户,增长4.24%。各类手机用户达到5.1万户,增长15.9%,电话普及率30.96部/百人。各种报刊订阅量达到21300份,其中杂志1200份。
2008年,广河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两基”达标验收为目标,投入资金1735万元,维修扩建中小学校26所,实施了各学校校园“五化”建设,狠抓控辍、劝返、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46858人,其中:小学学生32832名,初中学生12326名,高中学生17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95.6%,巩固率98.8%。全县共有教师2231人,其中:小学教师1549人,中学教师433人。2008年,全县小学六年级双科合格率达72.2%,高中招生五科合格率达24.2%,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达48.3%,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开展了“科普之春”、“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宣传活动及各类技术培训班27场(次)。引进农业新品种41个,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30项。全县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广河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4%,耕地面积20.60万亩,人均耕地1.1亩。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均0,5亩,60%以上是旱地。农业基础薄弱,产量低而不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旱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稳定粮播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农业投入,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塑料地膜覆盖和日光节能温室,间作套种等,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要粮食作物, 胡麻、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岭沟壑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境内除中部广阶地地势平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广河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一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时射量13/平方厘米。
2008年,广河县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443万元,实现增加值154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19.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065.4万元,实现增加值10047.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0.3%和70.4%。建筑业和房地产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32万元,房地产完成2170万元。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河北新区建设和康临高速广河段的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49万元,同比增长212.7%,其中:城镇建设投资完成75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5%,农村投资完成5196万元(主要是农村私人建房、能源建设和农机具的购置),同比增长25.8%。
2008年,广河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做大做强后续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5947.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2%,实现农业增加值23806.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9.53%。年末耕地192855亩,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1747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23%。在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为169000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05%。其中:夏粮面积19500亩,比去年同期下降12.56%;秋粮面积149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18%。经济作物面积22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0.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160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67%;药材6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5%。粮食总产达63409.92吨,同比增长6.04%,其中:夏粮总产量5951.56吨,比上年下降11.74%;秋粮产量57458.36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畜牧业不断壮大。全县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旱作农业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资金243万元,采取政府引导、奖励扶持和“投牛还犊、投羊还羔”等扶贫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大搞养殖的路子。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专业村2个,规模养殖户320户;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597.69万元,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完成造林3.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5万亩,啤特果经济林2000亩,花椒经济林1000亩;贯通南部五乡镇的“绿色通道”125公里;完成封山育林围栏工程32.5公里,封育荒山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1%。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实施了小沟、马浪、河滩、上王家、武家坪、红庄、王家沟、张家等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水平梯田10000亩,人饮水窖达到11060眼。积极实施“一池三改”工程,2300户群众用上了新型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9875千瓦,增长5.93%;农村用电量2474.87万千瓦时,增长18.99%,化肥施用量6338吨,增长1.3%,农用地膜684.2吨,下降8.25%。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