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概况
-
关岭县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境内12 .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
关岭县城距贵阳150公里,安顺70公里,幺铺火车站50公里,贵黄高等公路直达县城。国道320线和省道214线贯穿全境,长达114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各乡镇所在地和80%的行政村均通公路。现有各类出租车200余辆。关岭至兴义,黄果树至云南胜境关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三年后关岭成为贵州西部覆盖广西、云南、兴义、六盘水、安顺的公路交通枢纽集散地。县城4000门程控电话已建成开通,各乡镇已全部通程控电话,可直拨国际国内。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系统覆盖全县各乡镇。全县已建成电站装机容量65600千瓦,年发电量3.2亿度,装机2×3200千瓦的新断电站已正式发电,以五座35千伏安的变电站为骨架的县电网已并入国家电网,一座110千伏安的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第二批电气化试点县工程已通过验收,全县通电户数达85%以上。100万KW的光照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关岭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070万元。全年完成粮食播面33.47万亩,在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11.6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300余万元,县财政安排畜牧业专项经费411.19万元,完成肉类总产量15741吨、禽蛋1177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县生猪存栏12.35万头,同比增长4.45%,大牲畜存栏11.02万头,同比增长2.38%。种草养畜工作扎实推进,完成草场建设11000亩,扶持农户305户,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和蔬菜产业带建设继续推进,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实现产量22.5万吨,产值1.7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全面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不断加快,完成接续产业中药材种植200亩。茶叶、马铃薯、辣椒、精品水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机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兑现农机购置补贴127.9万元,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2.17万台,农机总动力达13.59万千瓦。全县新增使用沼气农户3462户,建成联户沼气池8个。基本农田小水池建设全面实施,完成1120口建设任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98期,培训人员26060人次。基层农技推广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2008年度155个扶贫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投入扶贫资金1611.8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000人,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培训1437人,实施“雨露计划”培训1516人。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有力拉动了农村消费。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省、市、县三级试点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岗乌镇简庄村的仰天窝海拔1824.6米,最低点在打帮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1025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山体多起伏绵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
关岭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强化服务措施,确保铁合金生产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协调全县70%小水电全部供给永诚公司使用,积极向上争取贷款贴息和技改投入等支持,协调安顺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关脚电站对永诚铁合金冶炼有限公司恢复生产大力支持,截自2009年5月,永诚公司5台冶炼炉全部恢复正常生产,全年完成总产值4492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7%,入库税金2939.3万元。港安水泥厂日产3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完成投资2300万元,完成土地、矿山征拨工作和“三通一平”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动工,主设备一期招标工作已经完成。抓好煤矿整合、技改、申报验收工作,完成2个年产30万吨煤矿整合技改工作,完成原煤产量12.15万吨、机焦0.58万吨,煤炭税费1831万元,税收1197.35万元,较上年增长39.7%。全年工业总产值673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73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103.5%。抓好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花江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县城大龙滩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城镇规划效能监察,对城区违法违章建筑依法及时查处拆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县城各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投入道路改造资金739.93万元,改造总长度3.35公里;投入211万元对县城主干道路灯进行更新,县城亮化美化取得实效。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进度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加快实施,完成供水管网改造12公里。电缆入地工程投资777.7万元,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关索新区、大地庄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新老城区有机联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贵州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启动仪式暨关岭子项目开工典礼如期举行,成功争取2850万元项目贷款和123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地质公园二期工程12个项目的建设。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全县城镇化率22.76%,增加0.44个百分点。
关岭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炼镁白云石、大理石、铁、汞、铜、莹石、水晶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石、粘土等。其中,炼镁白云石会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已探明C+D级1569万吨,氧化镁会含量大于22.27%,属全国特大富矿,可露天开采;大理石储量达2000万立方米以上。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0万千瓦(含北盘江),煤炭储量7.2亿吨,优质电级石灰石1355万吨。
关岭县境内具有悠久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历史。文学创作有诗歌、民间文学。诗歌创作于明清两代,并最为兴盛,至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民间文学创作以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歌为主,解放后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诗。1958年,境内民间诗歌创作达到高潮。是年,各地俱乐部、宣传队创作的诗歌有26000余首。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誉满海内外。艺术创作有清代的书法、解放前的音乐、解放后《声无哀乐论》等音乐学术论文的发表、摄影、美术、雕刻。有主要为苗族、布依族的织棉、蜡染、桃花、银饰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有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地区和村寨的铜鼓、芦笙、唢呐、勒尤、姊妹萧、四弦胡、牛角二胡、月琴、木叶等民族乐器;有流行于或流传于民族间的木鼓舞、芦笙舞、花棍舞、踩堂舞、玩龙舞、狮子舞、地戏、歌剧、话剧等精彩的民间舞蹈。
关岭县力抓好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成功争取到国家重点项目长昆快速铁路在我县顶云乡设置火车站,进一步提振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坝陵河大桥建成通车,我县外部交通物流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县城大岩新区关索大道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进度不断加快。县城滨河路等主、次干道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继续加大,花江至永宁油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文山至坡蝉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募役至八德油路改造工程、顶云至大碑、尾里至丙坝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完成以工代赈通村公路建设5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3个,完成投资820.71万元,解决20967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150万元,新增灌面50亩,改善恢复灌面2050亩。完成冬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龙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成。“三小”水利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灌面4800亩,蓄水容积6.72万方,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0.28亩。
2009年,是关岭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关岭自治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县经济社会在逆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历史性跨越的宏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0466万元,同比增长12.2%;完成财政总收入20140万元,同比增长31.0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611万元,同比增长44.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00万元,同比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71万元,同比增长22.15%;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同比增长10.6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565万元,比年初增加46160万元,增幅31.1%;贷款余额216765万元,比年初增加1361万元,增幅6.3%。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