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概况
-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资,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全年共投资2694万元,开工兴建了6座便民农贸市场,完成了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工程。商贸企业克服城市拆迁改造、流动资金不足等困难,充分挖掘优势,千方百计强化管理、开拓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9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完成了新澳海底世界改造工程、兴澳海豚表演馆工程和秦皇求仙入海处维修工程。加强旅游业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开拓旅游市场,下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外联公关活动,旅游经营收入继续保持增势。全年旅游景点门票收入完成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高。交通运输、物业管理、餐饮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人才市场等行业也保持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工业以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为目标,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一改往年低位运行的态势,呈现明显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增加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利税2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工业产品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均达到98%以上。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全年新上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12830万元。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实施了燕山啤酒厂、药用包装厂等骨干企业的技改项目。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2项。狠抓企业的挖潜扭亏,努力减小亏损面,降低亏损额,全年亏损工业企业2家,亏损面控制在5.7%以内,同比减亏417万元。
全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缓的剥蚀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主要河流有大汤河、小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大马坊河、护城河、沙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温10.4℃,年均降水量698.5毫米。京沈铁路山(海关)广(州)公路过境,京秦、大秦铁路终点。南部有秦皇岛港。东山有“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财政收支实现积极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强化税费征管,严格支出管理,确保了全年财政收支的平衡。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依法征税。年初将收入任务在各征收部门和各镇间进行分解,层层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同时明确奖惩措施,建立责任与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财税干部征收积极性。严格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深化征管改革,细化征管办法,强化征管责任,税费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强化支出管理。按照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原则,明确开支标准,规范支出内容,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了公教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需要,保证了应由财政负担的抚恤、社救、优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三是扎实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财政工作的质量。加快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成立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了工资发放银行化,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2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6492万元,比上年减少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8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财政支出16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六高”(高科技的优良品种、高投入的设施栽培、高档次的精品包装、高价位的错季上市、高效率的运营机制、高水平的现代管理)型城郊特色农业。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年压缩粮食作物面积13000亩,新增花卉100亩、蔬菜4000亩、果树4000亩、畜禽养殖50亩。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区粮食、蔬菜、果品、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减产54.2%、10.7%、34.3%和22.6%,但畜牧业生产呈迅猛上升势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8197吨、4797吨和279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7%、14.1%和18.8%。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48亿元,比上年减少12.7%。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出现了项目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累计总投资1.3亿元,建成和在建的农业项目36个,完成了海港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扩建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带动农户14000户。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资891.2万元,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82项,改善灌溉面积8588亩;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广管、滴、喷、微灌等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狠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年全区共有乡镇企业6648家,完成总收入6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完成总产值6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工业增加值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润19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上缴税金10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7.5%。
2006年完成海港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其中新区属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3.3%。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下降0.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新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48.1%。实现财政总收入27.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3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亿元,其中新区属81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6.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3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631元,增长8.1%。
海港全区为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缓的剥蚀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剥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地势平坦;南部滨海地区是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沼泽化,常年积水。流经本区和源于本区的河流有大汤河、小汤河、新开河、排洪河、大马坊河、护城河、沙河,均属沿海小型水系,具有北方山溪性河流特点。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7℃左右,无霜期约189天,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左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