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概况
-
经济繁荣活跃,发展基础厚实。近年来,寒亭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区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工业通过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培植骨干、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呈现出速度、效益、后劲同步提高的良好势头,已形成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先后建成各类专业市场和综合性集贸市场90多处,润华汽车、渤海生产资料、摩托车、农贸等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上缴地方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80%。服务业发展迅猛,餐饮、娱乐、旅游、社区服务等行业日趋繁荣。寒亭区正逐步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加工制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型物流配送和特色旅游休闲中心。
寒亭区地域开阔,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品种齐全。全区耕地56.5万亩,地处平原,土质肥沃,盛产小麦、玉米、杂粮、棉花、花生、水果、蔬菜等,尤以“潍县萝卜”“寒亭西瓜 ”驰名。域内东南部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北部海岸线长46.6公里,负5米以内的浅海水域28万亩,可开发海水养殖纯水面6万多亩。沿海滩涂广阔,地下卤水资源十分丰富,可开采量达15.3亿立方米,发展海水养殖、盐及盐化工、畜牧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寒亭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功能完善。北部潍坊港为潍坊市对外的海上门户,年吞吐能力40万吨,可与天津、大连、烟台、青岛等20多个港口通航;城区距潍坊机场20公里;位于域内的潍坊国际集装箱中转站,是国家二级开放公路口岸;距青岛机场100公里、济南机场170公里;域内道路四通八达,济青、潍莱高速公路,206、309国道,大莱龙铁路、新海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环渤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央赣、潍九公路以及在建的北海路纵贯南北。因特网、有线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广泛应用,信息传递方便,电力供应充足,全区年供电量达4.08亿千瓦时。餐饮、娱乐、医疗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寒亭区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牢固树立“寒亭以外就是外,借助外力求发展”的思想,在全区上下广泛组织开展了全民招商引资活动,经济发展外向度不断提高。鼓励外商投资海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房地产、机械制造、交通能源、造纸包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文化、教育、卫生、信息咨询等服务业领域。寒亭区“视投资者为上帝,视引荐者为功臣”。对来寒项目,实行前期审批“一条龙”服务,中期在建全方位服务,后期投产经常性服务,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拜尔公司先后在我区投资水合肼、ADC发泡剂两个项目,旺旺集团、百老汇家世界、香港美林、润华汽车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先后落户寒亭。充分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洋化工开发区的载体作用,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按照“项目立区”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搞外”项目聚集,“两区”已经成为全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主要载体。
寒亭区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2.1oC,寒暑变化显著,平均最高气温30.7oC,平均最低气温——8.8oC。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无霜期191天。
寒亭区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全国最早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县区之一。全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业“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培植起了精品瓜菜、优质水果、肉鸭、肉鸡、海淡水养殖等“三种五养”八大优势产业,建立了万亩花卉苗木、万亩芦笋、3万亩优质西瓜、3万亩大姜等15个“万字号”特色种养标准化生产基地,涌现出金河、昱合、朗冬、金椿、顺光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5家,其中市级9家、省级3家、国家级1家;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家;建立了区农副产品质量和畜牧检测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共发展到7.7万亩,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品牌达到26个,其中“潍县萝卜”、“固堤西瓜”、“晶好水产”、“高里甜瓜”、“双杨芦笋”、“丰元果品”等一批名牌绿色农副产品畅销海内外,有的还在国际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高标准完成“两河一渠”及8条主要道路林带建设任务;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余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