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概况
-
市内建有文化馆1座,影剧院3座,文物保管所1座。书画、音乐、舞蹈盛行,民间戏剧社和大鼓队较为普遍。河间是著名曲种西河大鼓发源地,形成几个派别门类,河间是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诗词之乡。全市学校体育设施完备,在市区东部有现代化体育场一座,建有全民健身设施和大型广场,形成完备的社会体育网络。河间市为“河北省体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
2007年河间市生产总值完成118.08亿元,同比增长10.03%。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3.01亿元、65.07亿元、40亿元,分别增长4%、11.3%、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6.40亿元,增长34.12%;全部财政收入6.02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7元,分别增长13.88%、9.01%。实际利用外资446万美元,增 长1.29倍;出口创汇达到6005万美元,同比增长78%。
具有优越的农、林、牧资源条件,农林牧土特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料、棉花及杂粮,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是“天津鸭梨”和“沧州金丝小枣”的重要生产基地。现已培育起优质粮棉、速生林、畜牧、酱菜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其中速生林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优质棉种植规模达到27万亩,异地植棉37万亩,“国欣”牌棉种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亚养殖公司、永丰肉牛养殖公司、红又红公司(小枣、小杂粮)等龙头企业及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
已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餐具加工、通讯器材、轻纺化工六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被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留古寺镇被命名为“全国通讯器材生产基地”,北石槽乡被命名为“全国台布生产基地”。电线电缆产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宝丰公司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世界线缆协会会员。全市共有线缆生产厂家108家,拥有十大系列、上万种规格的庞大的产品生产体系。其中宝丰公司A级阻燃电缆获国家专利,新华公司220KV铜护套电缆填补国内空白。宝丰、新华两公司建成了两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110-750KV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长江三峡、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并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国家。河间是中国北方汽车配件、保温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汽配走廊贯穿市区南北,米各庄汽配市场闻名全国。市新区、米各庄、束城三大工业基地初见规模,天尊线缆、中昊不锈钢等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项目入驻基地,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城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其名始于春秋战国,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成县,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东汉科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知州,汉搏士毛苌曾在河间诗经村传授诗经,并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传后世。境内束州(今束城)为春秋鲍叔牙封地,东武垣旧址(行别营村东)为武帝钩弋夫人故里。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民国大总统冯国璋,著名作家刘流、俞林,艺术家李多奎、金素秋、赵玉峰、赵连甲、冯巩等均祖居河间。
河间是全国“普九”和“双基”达标市,“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区”。市一中占地面积398亩,设有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实验楼、教学楼和电化教学等多功能配套的先进设备及一流的体育场,可容纳学子5000余名,是河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县(市)级中学。
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全市形成“市区带七镇,七镇连十三乡”的一个中心、卫星环绕、乡镇呼应的城乡一体化基本框架,已初具北方“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雏形。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13.5万,已形成四环相绕、六横六纵路街网状结构,南北入市口环岛遥相呼应。拥有占地10公顷的瀛海广场1座,小区游园4个,休闲场所完备。水电路讯和有线电视配套设施完备,市区主要路街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