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概况
-
2009年, 合水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增长42.1%。建办民营企业18户,开发新产品6种。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35亿元,上缴税金1960万元,分别增长11.1%、11.6 %。外贸出口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完成出口供货值4015万元,出口创汇210万美元。建筑业和和房地产协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产值59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464万元,增长57.6%。其中: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13516万元,增长69.2%;农村建设完成投资40948万元,增长15.9%。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4个,投资120960万元,增长51.5%,500万元以上项目66个,投资46886万元,增长9.2%;50万元至500万元项目171个,投资32127万元,增长45.3%;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54491万元,增长228.3%。
2009年, 合水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板桥白黄瓜、绿色辣椒通过国家无公害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全县粮食产量达到93857.51吨,增长5.51%。其中,夏粮20826吨,减产12.14%;秋粮73031.51吨,增产11.92%。全年粮食单产248.1公斤,比上年增加19.83公斤。全县夏秋粮比为22:78,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的支柱作用显现。林业生产持续稳定。持续推进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64万亩,栽植公路行道树223公里。完成人工种草3.01万亩。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22721头,增长11.7%,其中牛21131头,奶牛8411头;羊只存栏量达到157123只,增长9.9%,出栏22607万只。猪存栏26740万头,增长10.2%。畜牧业产值达80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2%。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新修梯田5545亩,新建人饮工程3000 处,建成农村沼气“一池三改”5620处,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3328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9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新增保灌面积2200亩。完成流域治理49.67平方公里。
合水县土地资源广阔,总面积4412679.1亩,现有耕地602974.7亩,原地51799.6亩,林地243449亩,草地1124192.8亩,未利用地94199.2亩,宜林宜牧条件十分优越。县境河流以子午岭为界,有泾河、洛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5条,年径流量为0.595亿立方米。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盛产玉米、高梁、糜子、稻谷、土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烤烟、胡麻等;水果以苹果、杏、桃、梨、枣、核桃为主;土特产有黄花、木耳、白瓜籽、葵花籽等;中药材主要有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枣仁、鹿茸、枸杞等150余种;野生动物有豹、狐、黄羊、野猪、狼等。
改革开放以来,合水县上下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不断加深对县情的认识,探索符合县情的经济发展路子,经过多年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全县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日新月异。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23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13万吨,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6330万元,财政收入2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2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780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1307.71吨,人均产粮713.56斤。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到2000年底,全县累计兴修梯田面积达366533.3亩,人均2.55亩;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目前,有各类水利设施127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5万千瓦时,大小拖拉机817台;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二、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粮经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6:4。
2009年, 合水县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下派科技特派员20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8项,获国家创新成果专利15项,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复查验收。全年举办科普报告6次,科技讲座7场(次),培训群众3.6万人(次)。共引进粮食、蔬菜、畜禽等新品种45个,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4项。引进销售微型农机具162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完全中学2 所,在校学生2611人;初中10 所,在校学生10387人;职中1 所,在校学生1160人;小学97所,其中村学21所,在校学生14526人;幼儿园30所,在校幼儿 2512人。全县普通高中参加高考1591人,专科以上上线1301人, 上线率为81.8%,其中本科上线 260人,上线率16.3%;职业高中参加高考88人,上线 57人,上线率为64.8%。全县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1480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3、1.24%以内,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86.2%。并筹资2629万元,完成了4类8处危改、新建、长效机制项目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改善。撤并完小和教学点28所,建办乐蟠初中等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2009年, 合水县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文联组织1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覆盖率达到96.9%,广播覆盖率达到97.1%,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105户。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和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得到发展。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院11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有医疗床位438张。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3人,其中医师 176人,护师 60人,其他技术人员77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参加人数26430人。全县有体校1所,少年级田径运动员15名,全县举办运动会19次。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人员5名。
合水县历史悠久。约在2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早在5000年前,人类在合水的生产活动就已初具规模,隋末设县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建制历史,境内地下文物、古遗址蕴藏极为丰富。现已发掘出各类文物点654处,其中列为省级保护的10处,地、县级保护的31处;馆藏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96件,各类佛像、碑碣等古石刻以其种类齐全、时代久远、雕造精美而享誉省内外。子午岭主脉之上的“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的国防工程,工程之浩大,令人叹服。它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浏览价值。古道沿子午岭主脉蜿蜒北上,境内全长80余公里,沿途有历代修建的烽墩、土桥、城障、堡寨、营房、寺庙、穆桂英点将台、教场、昭君庄及古石窟等。古道之上,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岭下有俗称“陇上小江南”的太白镇,稻田如茵、绿水如镜。沿国道309线有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出土遗址、张吉墓、唐代葫芦城、圣公泉、包家寨会址、姊妹湫、九站遗址、中国名塔之最塔儿湾造像塔、“碧落霞天”摩崖石刻、魏长城遗址、东关石窟、东关遗址、太白寨、太白金星庙等名胜古迹。还有翠峰寺、保全寺、八卦寺、曹家寺、莲花寺、清凉寺、华严寺、安平寺等八大处佛教圣地,以及李家庄石窟、张沟门石窟、安沟门石窟、千佛砭石窟、倒水湾南梁游击队整编遗址等文物景点。
2009年, 合水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冬春夏连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抓落实,干到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3.92亿元,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43.7%,第三产业增加值3.93万元,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8418元,折合 美元。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3.39:31.77:34.84调整为 27.62:44.15:28.23;,一产下降5.77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2.38个百分点,三产下降6.6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781万元,增长14.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989万元,地税部门完成2541万元,财政部门完成362万元,乡镇744万元,非税部门1145万元。小口径财政收入3888万元,同比增长8%.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3亿元,下降0.6%。
2009年, 合水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客运量128.5万/次,比上年增长1.99%,客运周转量10360万人/公里,增长1.77%;货运量达到49.5万吨,增长6%,货运周转量8350万吨/公里,增长0.85%。年末共有营运车379辆,其中客车123辆,货运车256辆。县境内有公路12条,总里程366.39公里,其中:国道2条,211、309线总长110公里。县道6条,134.99公里,乡道6条,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达 户,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800户。小灵通用户2000户,移动用户61000户,联通用户2280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55部。
2009年, 合水县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2209万元,增长25.8%。其中: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620万元,同比增长22%,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89万元,同比增长31.5%;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22441万元,增长21.8%;零售额实现15197万元,增长3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4341万元,增长29%;其他行业实现230万元。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签约招商引资、启动民资项目79个,到位资金3.44亿元。开工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251个,完成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84.3%。全年储备项目168个,完成前期43个,总投资35.28亿元;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投资和补助资金614项4.35亿元,其中项目资金3.37亿元、业务经费9800万元。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303户,年内新发展477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5498人。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9258.3万元,下降8.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 99616.5万元,下降3.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7515.6万元,增长29.7%.金融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