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概况
-
赫章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和省、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保证了农村稳定。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粮烟生产科技含量全面提高。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008万元。以杂交玉米、地膜玉米、玉米育苗定向移栽、绿肥聚垄耕作、脱毒马铃薯种植、水稻旱育稀植、地膜烟等科技兴农措施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7.87万吨.农业科技水平为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得到有力推进。按照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即稳定以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的粮食作好基础,提高优质品种的比重;巩固烤烟和畜牧业支柱:逐步建立洋芋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苦荞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核桃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兴粮(烟)水平\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县已累计发展核桃基地12647亩,板栗基地38184亩、中药材基地15000亩。
赫章县境内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乌江流域,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总面积260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乌江流域的六冲河和三岔河流域总面积占全县的79.6%;赫章县县境内有干流和支流19条,河道总长357km。横江流域的洛泽河流域面积526.63K㎡,占全县面积16.2%。
2008年末,赫章县总土地面积为486.75万亩。其中耕地130.7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6.87%,人均占有耕地1.92亩;在耕地中,稻田3.73万亩,旱地127.05万亩,菜地0.01万亩。全县有林地234.02万亩,牧草地35.19万亩,园地0.45万亩,水域4.19万亩;分别占总土面积的48.08%、7.23%、0.09%、45.6%, 森林覆盖率为37.6%。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800-2600m之间。全县土地中,近94.11%是坡地,其中有264897.3亩耕地分布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占总耕地面积20.25%。
赫章县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景区一个,民族风情浓郁,位于珠市彝族乡境内的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08年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有占地千亩以上的石林与溶洞相连,石林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贵州屋脊”与石林遥相呼应,附近有天然草场上万亩,地势平缓,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便来这里举行赛马等活动,欢庆节日;此外,还有平山乡万亩林场、山塘水库、峡谷溶洞风光和大小天桥、双龙飞瀑、可乐云海、乌江源头、江南春色、水塘林场夜郎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和壮丽景观。此外,还有“双龙飞瀑”、“小天桥”等旅游景点。 赫章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璨夺目。境内古迹甚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岩石刻遗址32处,古彝文碑刻100条(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可乐古遗址,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入选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2年被列为全国六大考古最高成就之一,可乐被誉为“全国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2001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窝剡写字岩、石板孤耳岩、哲庄红军战斗遗址。目前,针对这一些优势,赫章正积极开展申报更名为夜郎县的各项基础工作。赫章县截止2006年10月底实现旅游经济收人235.2万元,接待游客9.5万人次。
2002年,赫章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35.2%,规模企业产值12.3亿元(90价),占计划的76.9%,同比下降17.l%。累计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4.08亿元,占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7%: 实现乡镇工业增加值5.2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25%: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占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9%;生产精锌2.3万吨,同比增长10%,粗锌2.4万吨,同比减少2%; 生产生铁5.81万吨,同比增长ll0%:生产原煤28.58万吨, 同比增长67%。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赫章钢铁厂l、2号炉租赁经营已点火投产,3号炉已成功租赁。钢铁厂破产的 初步方案己上报并获国家经贸委批准。粗锌技改步伐加快?从云南砚山引进的湿法炼锌项目己正式投入生产并取得成功。在认真抓好关闭非法小煤窑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地区要求,认真搞好农民生产生活自用煤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共规划井口81个,并陆续启动投入建设和生产,将逐步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煤的困难。
赫章县以交通、电力、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到2002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62,58%的行政村通简易公路。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过境段国省道的提等改造和去乡经济路的镶边改造。公路通达深度和好路率逐年提高。以农网改造为主的电力建设较快发展,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8307万元,新建、改造了全县高低压线路。新建4个乡镇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城关、砂石110千伏变电站自动化改造,新增装机容量1900千瓦,全县已实现通电村423个,通电覆盖面达92.56%。全县27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程控电话用户总数达18797户,22个乡(镇)通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134户,电话覆盖面和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赫章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县畜禽种类较多,猫、牛、羊、马等都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其中可乐猪(又称乌金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县内林果、牧草、中药材等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00多万亩,森林蓄积面积达100多万立方米。有放牧草山草坡76.8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成片草山l片,1-5万亩成片草山4片,0.5至l万亩的成片草山ll片,可供各种牲畜食用的牧草行27科129种,常年产草量在15亿公斤以上,按8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牲畜12万个黄牛单位。赫章被誉为天麻的故乡,有中药材上千种,其中伏苓、何首乌、龙胆草、续断、天麻、柴胡、独脚莲、元木香、厚朴、山楂、乌梅、半夏、升麻、淫羊霍、黄柏等,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赫章县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C~13.6°C,最高气温33.6°C,最低气温-3.0°C,年总积温3650°C~4964°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全年降雨量55%集中在6-8月,全年平均降水日174天,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无霜期210-250天。光照条件较好,太阳辐射较高。
赫章县内蕴藏着3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的有13种。其中煤的远景储量约40亿吨,全县27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的产出,全县含煤总面积约为1316K㎡,已发现资源储量17.15亿吨,预测资源储量42.36亿吨;铁矿石的远景储量4.0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40%),重点分布于南西部北西走向的区域构造带---垭都至锰硐构造带上;铅锌矿储量居贵州之首,占全省己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主要铅锌资源储量产地38处,其中有99%以上分布于全国有名的滇东黔西有色金属成矿区;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并伴生有许多贵重金属如银、铜、锦、铍、镓等。硅石储量上亿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高钙石灰石遍布全县各地:花岗石、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莹石等也有较大的开采价值。至2008年末,全县持证矿山总数为173个,铁矿矿权9个,铅锌矿矿权10个,煤矿矿权32个,采石场123个,均为小型矿山,环境污染严重。2006年企业从业人员41970人,铁矿产量100万吨,生铁25万吨,粗锌1.2万吨,精锌1.24万吨,原煤产量100万吨,水泥5.42万吨。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