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概况
-
红古区工业基础雄厚,有窑街煤电公司、兰炭公司、大通河水泥有限公司等省、市大中型企业10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陶瓷等为主的能源、建材、化工、冶金工业产业;农业灌溉条件好,川区7.8万亩水浇地是发展城郊农业的精华之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兴建了花庄乳业、宏伟、维特尔等五大龙头企业和科教兴农、农业高新技术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蔬菜、瓜果、乳制品、牧草、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兰州最大的“菜园子”和全省五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工作基础优势。1997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
红古区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全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发展设施农业610亩,新增草莓、西甜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1000亩,蔬菜产量达到45.6万吨;新建优质核桃基地1500亩,累计达到7500亩;扶持发展生猪、奶牛、肉羊、獭兔等养殖大户23户,全面推行奶牛养殖保险,畜禽存栏达到14.8万头(只)。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完成了花庄奶牛养殖场扩建工程和亨华公司大型沼气发电项目,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个。投资1278万元,实施了红山大坪、米家台等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完成了谷丰渠王家口隧洞衬砌和险段改造工程。新农村试点村建设进展良好,投资4700万元,实施各类项目36个,建成洞子、薛家等6个市级新农村试点,编制完成村庄规划6个,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个、村民文化广场6个、农家店15个。
2008年,红古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3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8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3亿元,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增长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亿元,增长16%。完成全地区财政收入4.26亿元,增长21.4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424万元,增长24.58%,加上兰铝税收1500万元和资源税返还430万元,达到10354万元,增长4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1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12元,增长12%。节能减排成效良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全面达标。
红古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成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和社区10个。大力实施教育满意行动计划,建成窑街学校教学楼、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改造学校危房1.56万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资金619万元,高考上线率提高11.6个百分点。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科技费用支出342万元,引进新品种31个,推广新技术6项,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县区复查考核。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和500座农村卫生厕所,妥善处置了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疫情。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海石湾、窑街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平安台发射基站,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国60周年等群众文化活动,顺利通过了省级文化先进区复查验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05‰以内。审计、统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和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红古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两条河谷地带的优质耕地有7.2万亩,境内的谷丰渠、湟惠渠、海石渠、窑街二渠四条灌渠形成了完善的自流灌溉体系,覆盖全区绝大多数耕地。位于川区北部的坪台地总面积9.75万亩,可开发利用面积6.19万亩,现已开发3.5万亩。红古区农业已基本形成以精细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和牧草、水产、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这里已经被确立为甘肃省5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兰州市最大的副食品基地、奶源基地和果品基地。已建成宏伟、维特尔、介实、陇华、绿源五大专业从事瓜果蔬菜贮运、保鲜、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平安、水车湾两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红古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已通过认证,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200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评定中名列第一。
红古区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宝川”之美称。享堂峡蛇纹岩贮量3750万立方米,窑街、海石煤田探明地质贮量4亿吨以上,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主要炭素生产基地,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先导,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地方建材以及陶瓷系列为群体的“冶金谷”。区内水力资源充沛,年径流量达46.0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估算为30.57万KW,是全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优势明显的少数县区之一。辖区内建有一座330千伏、五座200千伏变电站,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沿大通河、湟水河4个梯级水电站和即将兴建的兰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等充沛的电力资源,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红古区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编制完成了海石湾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窑街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平安、花庄小城镇详规。投资1.16亿元,完成了花庄路北延、红古路东延、方正路拓建、海石湾东口整治和红古二路、中和北路路基工程,加快了红古路西延、窑街大什字改造、窑街滨河路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兴建了宝瑞花园、金海天嘉园等一批新型住宅小区,新增住房面积21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经营力度,与兰州银行达成8亿元的融资合作意向,储备土地466亩,出让土地216亩,实现收益4600万元。集中开展了城市管理“百日大会战”活动,实施了平安路亮化工程,改造小街巷2条,修补破损路面2600平方米。加大城市违法建设整治力度,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8户,确保了重点城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率先在全市实行了环保数字化视频监控,建成了窑街大气监测站,改造拆除燃煤锅炉12台,新增天然气用户5100户。
红古区境内北高南低,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带状地形。区内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半季风气候,地势平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海拔1580~2462米,年平均气温7.1~9.1℃,年日照数在2610~235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290~360mm,相对无霜期160~173天。黄河两大支流大通河、湟水河在这里交汇后穿境而过,全长57公里,年流量为46亿立方米。
红古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2008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6个,完成投资25亿元。方大炭素高炉炭砖生产线、炭素焙烧系统改造、石墨化炉体改造、兰铝后续配套工程、平安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完工,窑街煤电公司油页岩、红古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抓紧建设,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企稳向好,实现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6%。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金海天商业广场投入运营,金海湾商厦、西荷港生态园即将开业经营,新发展私营企业64家、个体户550户,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9亿元,增长20%。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5个,落实到位资金4508万元,已完工项目10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合同项目31个、总投资21.7亿元,开工建设23个、引进到位资金10.2亿元。全力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搞好协调服务,兰青铁路二线竣工通车,涩宁兰天然气二线工程基本完工。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