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概况
-
化德县的农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两大生态工程的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列入全县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全县治理面积达到106万亩。围绕“两养(寒羊、奶牛)一种(马铃薯和反季节蔬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蔬菜和马铃薯年产量稳定在3亿公斤左右。油料、豆类总产达3000万公斤以上。
境内建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汗海55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境内通过, 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供应提供可靠的保障。化德县属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地处内蒙古强风带,受蒙古和西伯利亚冷高压强对流影响,盛行西北风,气流流经时有明显的加速效果,在全区乃至全国属风能丰富的地区,丰富区覆盖全县,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特点。经安装测风塔测量,70米高度平均风速在7.9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33.5w/m²,可利用小时数6000---7000小时,全县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分六个风场,规划总装机300万KW。
化德县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突飞猛进,“一软一硬”(服装、硅铁)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年产500万件的絮片服装走遍大江南北,销售网点遍布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区的200个大中城市。2003年建成的服装工业园区,年产500万件休闲服装全部出口外销。以硅铁锰为主的工业园区,已吸引外资2亿多元,三年内生产规模可达100万吨。此外,白酒、晶体、絮片加工、硅藻土等骨干企业也在稳步发展。
化德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探明的有金、银、铁、铜、钨、石英、萤石等。特别是已经开采的硅藻土,其品位与云南腾冲,吉林梅河口并称“硅藻土”国内三杰。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为发展硅铁生产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化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十一五”期间,化德县将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有利时机,置于更大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主动融入京津唐三小时经济圈,呼包鄂经济带的发展中。紧紧围绕“两轻两重一加工、两养两种一条龙、五纵五横八万人”的思路,培育壮大风能开发、服装生产、矿产品开发、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增强肉羊、乳业、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四大主导产业,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牧产业化格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抓好服装园区、氟化工园区的建设,把化德县建设成为服装集散型大市场、氟化工基地。
化德县风能开发有了长足发展,中国水利投资公司、中海石油公司、中电新能源公司等具有实力的企业分别与化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风电开发协议,有的已落户并开工建设。特别是由国务院三峡办牵头组织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和风电开发企业研制的50kw垂直轴实验风机在化德县安装试验成功,并建设风机叶片厂,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内风机制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化德县作为风能的重点区域来开发,风电必将成为化德县的主导产业、强县产业。
畜牧业是化德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县家畜存栏在五十万头(只)左右。同时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皮毛肉周转之地。全县年产羊毛1000吨,各类皮张20多万张,肉食2000吨。通过人工种草和草场改造,全县草产业迅速发展,草产业收入已达到农牧业总收入的1/4。近年来,围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奶牛、寒羊座上正席。全县奶牛饲养量已达万头,逐步成为“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奶源基地。寒羊存栏16万只,三年内,寒羊饲养量可达到100万只。
化德县300多年前就是内地通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重要通商驿站之一。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化德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境内已形成“二线”(集通铁路、省际通道)“五大出口”(通往锡林郭勒盟、河北张家口市及市内邻近旗县)的交通网络。境内建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四座变压站、邮电通讯、科技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2004年开通的化德网站当属全市首家旗县网。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