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概况
-
2008年,化隆县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牧业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29%。一是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各类作物播种面积55.3万亩,其中优势作物占72.1%。粮食总产达到5954万公斤,油料总产达到2534万公斤。种植优质薄皮核桃7022亩,新建温棚650栋,建立“一村一品”项目示范基地9000亩。完成土地流转4.7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6%。二是农区畜牧业不断发展。完成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35%。县财政贴息72万元发放贴息贷款731万元,扶持畜禽贩运及养殖户196户,全县规模养殖户达1788户。年末各类牲畜存栏43.5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99.2%和99.8%。县财政投入30万元,改良牲畜10.7万头(只),动物防疫密度达100%。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周边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3%。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年内完成了74个村的发展规划和79个村的建设规划编制。整合资金2.78亿元,实施了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八个方面的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2.58亿元。投资468万元实施了示范村和试点村的建设和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化隆县地面水流量较为丰富。黄河干流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河道窄深,落差集中,建站淹没区小,是水力资源的丰富带。黄河上游青海段13座大中型已建和规划修建的水电站中,县境内有李家峡,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公伯峡电站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积石峡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还有曲日麻卡等4座中型电站总装机容量81.6万千瓦。全县年平均自产地面径流量9259.82立方米。县外入径流量1138.6万立方米。集水面积207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86%,自产地表径流8089.59万立方米,占全县地表水资源的87.30%。
2008年,化隆县劳务输出再创佳绩,脱贫步伐不断加快。一是劳务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劳务输出总数10.8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4亿元,同比增加5700万元。县财政贴息26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023万元,拉动社会资金2575万元,拉面店总量达到9316家,新增1006家,从业人员达到6.6万人。投资295万元培训农民工5787人,培训合格率、转移率均达到95%以上。同时,加强了驻外办事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投资1740万元实施了40个村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使4280户18700人受益;投资43.5万元启动了藏地毯加工项目;投资53万元完成了昂思多寺台村26户移民搬迁工作;落实帮扶物资263万元,全年1.36万人实现脱贫。
化隆县境内重山峻岭,沟壑纵横,其地势北高南低,呈现阶梯状,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全境东西长98.5公里,南北宽48.5公里,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884米,最高达4484米,一般在2600—2800米之间,自治县首府驻巴燕镇,海拔2873米,年平均气温2.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72毫米,极端气温最高达31.8摄氏度,最低达零下29.9摄氏度,无霜期88天。
2008年,化隆县上下在省、地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团结拼博,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县域生产总值18.01亿元,较上年增长13.99%;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较上年增长14.6%;完成工业增加值9.49亿元,较上年增长20.18%;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67万元,较上年增长18.2%;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较上年增长2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8元,较上年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98元,较上年增长19.44%。总体来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两稳、三快、四增长”的良好态势,“两稳”即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运行平稳;“三快”即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步伐加快;“四增长”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化隆县主要物产:家作物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等。在黄河河谷川水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在线山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豌豆、洋芋、青稞、油菜等;在脑山地区主要种植小麦、洋芋、青稞、油菜,国家保护的一、二类珍稀动物有:马麝、猞猁、藏马鸡、蓝马鸡、金雕等。化隆县药用植物有231种,其中野生植物200作种,主要分布于县境八宝山、马阴山等。冬虫夏草、青贝母、甘草、羌活、中麻黄、毛尾蒿、车前草、匾蓄、杜鹃、川赤芍、唐古狼毒、党参、柴胡、大黄、苍耳、玉竹等都有较高出产,发菜和蕨菜是化隆县的名贵山珍,沙棘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08年,化隆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在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工作,落实控辍保学各项措施的同时,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注重了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二是农村卫生事业有了新发展。积极开展了社区和村社的卫生服务工作,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全县共有18.57万名农村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8678名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1%。三是计生工作有了新起色。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6.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计划生育率达到95.3%,“两项制度”的落实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被省政府认定为“红旗县”。四是科技文体广电工作健康发展。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工作扎实有效,爱德农村综合发展项目进展顺利。更新了3套电视信号发射设备(铁塔),解决了6个村“户户通”设备500套。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过举办蓝球赛、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五是国土、支黄等工作不断加强。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修编了加合工业区和群科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了库区移民安置区人饮、隆康村清真寺建设、则塘村防护维修和提灌站改建工程;全面完成了库区移民登记和后扶资金发放工作;加强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加大了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及时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统计、审计、监察、档案、县志等工作也取得了实效。
化隆县土地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折合411万亩,可利用的土地面积40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8.35%;全县总耕地面积62.32万亩,其中水浇地8.59万亩,浅山地33.94万亩,脑山地19.8万库亩,总耕地面积6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71亩,全县有林业用地95298.2公倾,乔木林3869.2公倾,灌木林18271.6公倾,森林覆盖率为8.44%,木材总蓄量为51.54万立方米;全县现有草场和宜牧地110.43万亩;其它如道路、居民点、水域等11.69万亩,占总面积的2.84% 。
2008年,化隆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一是新区建设正式启动。《化隆县城镇体系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组建了新区管委会,隆重举行了群科新区开工典礼。确定了新区拆迁补偿标准和征迁安置方案,完成了新区相关项目的可研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新区垃圾填埋场和府东路已开工建设。二是县城功能不断完善。投资2416万元实施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集镇改造和“亮化、美化、绿化”工程。组建了城镇管理局,加强了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县城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改观。三是集镇建设力度加大。投资1936万元实施了群科、扎巴、甘都、牙什尕镇的垃圾处理场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认真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了排污企业专项整治。先奇铝业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省监控中心的好评。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率均达到100%。
2008年,化隆县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8年全县共争取并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40项,特别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我们抢抓机遇,争取到中央新增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七大类13项,总投资达1.19亿元。全年共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其中:交通方面投资2.36亿元,实施了查甫至夏琼寺、夏琼寺至牙什尕、扎让滩至群科等公路及村道硬化和桥梁建设等项目;水利方面投资1.13亿元,实施了群科、牙什尕两镇41村人饮、扎巴镇6村人饮、合什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甘都、初麻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等项目;农业方面投资4760万元,实施了设施农业、薄皮核桃、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林业方面投资1257万元,实施了“四大”生态工程等项目;畜牧业方面投资1217万元,实施了“西繁东育”、畜禽良种、灭鼠及农区小型畜棚建设等项目;科教文卫方面投资4460万元,实施了218个村级卫生室、1个乡镇卫生院、33 个村级活动场所、4所学校及8个村的文体广电设施建设等项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8368万元,实施了阿岱集镇基础设施、县城供水供暖管网和旧城道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公检法司方面投资274万元,实施了县城“全球眼”监控系统、司法所建设等项目;工业生产方面投资2.98亿元,实施了先奇铝业四期环保、矿泉水厂扩建、矿业公司及沙加、关藏镍矿深部探矿等项目;党政群方面投资1515万元,实施了巴燕镇办公楼建设、乡镇危房改造等项目;通讯方面投资3360万元,实施了移动、联通基站及电信电网改造项目。随着一大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