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概况
-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亿元 , 比上年增长21.6%, 比1987年增长22.8倍,年均递增21.5%,其中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年均递增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2亿元,比1987年增长16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0.2亿元,比1987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9.9%;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比1987年增长388.7%,年均递增10.4%。
环翠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四季分明的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历年平均气温11.5℃,历年平均降水量778.4毫米,历年平均日照2569.4小时。2002年,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环翠区偏多,其他地区偏少。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省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78%,被评为“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区”。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连续举办了31届“5.23”歌咏会,获得全国第一个“歌咏之乡”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个创作采风基地。2003年, 全区人均文化消费支出775元,是1987年的25.6倍。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形成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办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预期寿命75.4岁,是全国较高水平。
环翠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和缓,除少数山峰海拔500米以上外,大部分为200~ 300米的波状丘陵。 山体多岩石裸露,土层覆盖较薄;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河网密布,地表排水良好。
环翠区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 有生物资源779种, 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 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 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2003年,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1:53.5:35.4, 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1987年下降3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比1987 年提高了18.6和 13.6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稳固。200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为 21.14亿元,年均递增15.9%;水产品、水果、花生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是中国渔业生产15强县(市区)之一。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机械、电子、纺织、轻工、食品、服装、化工、建材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有工业企业1100多家,小型木工刨床和渔具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30%以上。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9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39倍,年均递增26%。第三产业活力充沛。建立起了批零互补、联络产销、贯通城乡的现代化市场体系。2003年实现增加值34.7亿元,新型业态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296家。
环翠区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河网平均密度为0.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2002年径流系数为0.21。
人民生活比较殷实。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4元,比上年增长8.6%,比1987年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70元,比上年增加534元,比1987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45%降至28%,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46.2%降至36.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8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8.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9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13.4平方米。
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 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灌木112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种,如葛藤、 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环翠区土壤类型有棕壤、潮土、盐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等7个土类。棕壤土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的83.5%,耕地中棕壤类占82.5%。潮土类为环翠区第二大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13.2%,耕地中潮土类占17.5%。根据土壤的质地划分,土壤可分为砂性土、轻壤土和中壤土3类。环翠区砂性土占总耕地面积的61.3%,轻壤土占36.8%,中壤土占1.9%。从土壤的化学性状看,环翠区成土母质大部分为酸性岩风化物,PH值除沿海一带少部分盐化潮土稍高外,其余土壤均呈中性至酸性,土壤PH值在5.2~8.1之间,平均为6.4,适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环翠区土壤碳氮比为8.5∶1~9.6∶1,供氮强度为12.2%。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