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概况
-
2007年,黄平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91096万元,同比增长1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979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56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74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280万元,由1978年的505万元增长到5775万元,比30年前增长了11.4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黄平机场立项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凯施二级公路黄平段和24条136公里的通村公路已基本完成;农田水利步伐加快,小水池、沼气池、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实施,荒山造林力度加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87%;电力、通信等建设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2400万元,在1987年的119万元基础上增长了18.8倍。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道路、商住小区、休闲场所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旧州、谷陇、重安三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省州示范点寨道硬化率达90%以上。草绿坪、寨碧等村率先跃入“全国文明村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已成为省州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4.52元,在1987年人均不到100元的基础上增长了20倍。
黄平县处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云贵高原的地质构造形成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峡谷、坝子等地形地貌,地形北部为武陵山的余脉,多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为苗岭山脉余系,为中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黄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因有黄平烟厂等工业企业的有力支撑,黄平县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2年县级财政收入达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平烟厂被迫停产。随后,丝织厂、酒厂、复烤厂、纸箱厂等国有工业企业相继倒闭和破产,黄平经济步入低谷。1994年县级财政收入只有870万元,财政出现严重赤字。1998年后,黄平注重培育后续支柱财源,经济得到缓慢复苏,但县内缺乏强大稳固税源的企业,税费贡献率低,经济总量增幅较小。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3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34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028万元。全县财源结构单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是依赖财政以奖代补、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的经济县份。
黄平县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42%,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县境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重安江、氵舞阳河、平溪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76万千瓦,目前自发电量4840千瓦。
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黄平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开发利用的有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浪洞温泉、?阳湖、三朝桥六个景区,正待开发利用的有朱家山原始森林、重安江十里古峡、石笋沟、横坡林场省级森林公园,上?阳河(黄平段)等十余个景点(区)。
2008年,是黄平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要求。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黄平县委、县政府对前景充满信心,号召全县35万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四个目标,在“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科教兴国”这一主题提出了“环境立县、科教促县”战略,遵照省委“发展要有速度,但必须要有效益的速度,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指示精神,明确了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稳步推进“环境立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科教促县”战略的实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个大开发、大跨越的宏伟蓝图在黄平全面展开。黄平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创业征程。回首过去,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07年,黄平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两基”巩固和“普实”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良好,全县参合率达95.2%;城乡低保全面实施,享受低保农民达33779人;“转星”工作、“村村通”工程顺利完成,电视覆盖率达92%;人口和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政策生育符合率94.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93‰以内;民族、文化、体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工作有序开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有新进展。统战、武装、工、青、妇、残、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随着普法依法治县和“平安黄平”创建活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维护稳定工作成效明显,为黄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拓展了和谐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黄平县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已探明的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县境内有优质石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
目前,黄平县工业基础薄弱,仅涉及冶金、水泥、电力、丝绸等行业,2002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22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5万元。县政府已明确抓好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项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黄平森林面积49102.3公顷,牧草地面积418867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太子参、油菜。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219万元,林业产值2999万元,牧业产值11337万元,渔业产值385万元。以退耕还林为依托,以烤烟生产、种桑养蚕、种草养畜为重点,发展生态、观赏、城郊、增值的“农业稳县”战略正在实施。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