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概况
-
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05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高中3所,初中91所,小学6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生共241290名。其中高中在校生14535名,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11549人,职业高中在校生2986人,初中在校生75523名。小学在校生138120名,其它学校(园)在校生13212名。全县中小学教职工13186人,其中专任教师9967名。
滑县地方特产闻名遐迩。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的道口烧鸡,曾被列为宫廷御用品,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称绝四方,数百年来享誉国内外,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老庙牛肉、万古羊肉卤等深受人们喜爱。滑县木版画始于唐朝,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数百年来,滑县木版画、木版年画一直坚持手工制做,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夸张,线条刚劲有力、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是集收藏、装饰、实用与研究价值于一体的艺术精品和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为滑氏。《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经注》曰:“旧说,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 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至明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中华民国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县隶属豫北道。17年,改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划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县政府自万集村迁至道口镇,隶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县复归河南省,属安阳专区。1983年成立濮阳市,归濮阳市。1986年2月,濮阳市的滑县、内黄县改属安阳市。
滑县气候湿润,雨量较充沛,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时,无霜期201天,适宜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生长。
滑县民俗博物院为国家2A级景区,位于河南滑县道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南距郑州150公里,北距安阳70公里,西距107国道30公里,106国道、阿深、济东高速贯穿南北,省道、城乡公路交叉纵横。滑县民俗博物院是经过三年的论证、征集民俗物品、展厅建设和设计布展等准备工作,于2005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共设婚俗厅、纺织厅、生产厅、生活厅、民间工艺厅五个展厅和文源。这些物品绝大部分目前已经停止使用,有些已非常珍稀。滑县民俗博物院自开业以来,来院参观游人络绎不绝,截止目前,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万人次,有省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老人,学生等等,著名作家刘震云、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怀让、肯尼亚纳库鲁市市长本森·姆旺基等先后来此考察、指导工作,并作出了高度评价。本森·姆旺基市长在留言中这样写道:“我参观滑县民俗博物院后,感触颇深,古老的民俗物品,承载着辉煌的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
全县卫生系统共有27家公立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中心医院等3家县级医疗单位,22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两家防疫保健机构。拥有1230张床位。全系统1671名卫生工作人员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3人,中级职称者234人,初级职称者455人。房屋总建筑面积9086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90万元,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价值866万元。
卫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故称楚丘。卫懿公当政时,懿公穷奢极欲,喜好仙鹤,不理朝政。后北狄入侵,卫国战败,卫懿公兵败被杀,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当时一位旧臣怀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剖腹,将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这也就是尸位素餐的来历。卫国经历此次浩劫,几乎灭国,后经齐桓公帮助卫文公才得以复国,迁都楚丘(也就是今八里营殿上村),卫国的首都也从淇县迁到了滑县。后因黄河泛滥,卫国国都又北迁濮阳的帝丘。虽然卫国国都在楚丘不长,但是留下了不少遗迹。比如卫国的都城遗址(大跃进中被毁),并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于管理,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于民间,更有甚者竟有盗墓者明目张胆的掘墓,现在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已是无迹可查,无址可寻。可以说遗迹被破坏殆尽。据传卫庄公死后,其陵寝建在周围,但是年代久远,已无据可考。至今周围农村农家还能见到古砖,陶器等文物。如能收集,也是一个补救的机会,相信会对研究卫国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7年滑县生产总值完成93.84亿元,同比增长15.9%, 创13年来最好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37.1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35.1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21.5亿元,增长23.9%。三次产业结构达到了39.6:37.5:22.9,是最优化的一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增长23.8%,为历史上增长最多的一年,其中税收占财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5.1%,财税结构也是最优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3亿元,增长42.2%,投资总额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18.5%, 为11年来最好水平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6亿元,较年初增加6亿多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68元,增长21.7% ,增幅是5年来最高的一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7元,增长19.4%, 是12年来的最好水平 。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