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概况
-
惠水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完成增加值4.93亿元,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2002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12.1%。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农贸批发市场、好花红商贸街等商业设施投入使用,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旅游业、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近年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暨首届金钱桔节,多彩贵州暨“涟江处处好花红”、多彩贵州暨“永红”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告示系列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成功打响了“惠水优质米”、“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糯米之乡”、“好花红故乡”等品牌,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提高了惠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龙、好花红民族风情旅游等景点开发初见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总收入0.22亿元。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四年间全县投资达1.5亿元,年均增长37.2%。住房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
惠水县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县境属亚热带黔中高原黄壤带区,由于地质、地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很多。按1984年颁布的《黔南州土壤工作分类系统》规定进行普查,县境共有5个土类,11个亚类,44个土属,122个土种。
2006年惠水县各族人民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强县、城建兴县、商贸活县、旅游热县、文化亮县”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生产总值为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超过省、州平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0.9∶24.1∶25变为2006年的39.92∶29.45∶30.63,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三农”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以来,我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亿元,年均增长8.9%。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我县工业已形成了壮大一批、建成一批的格局和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2.2%。长田工业园区申报贵州惠水(长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惠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进展顺利。
惠水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惠水自五代设南宁州,宋置八番地,明建程番府、定番州,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民族文化之乡。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各族同胞身着民族盛装,欢聚在青山绿野,跳起粗犷优美的民族舞蹈,唱起婉转动听的山歌民谣,举办摔跤、斗牛、斗鸟等丰富有趣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刀杆舞》、《马刀舞》、《织布舞》、《香花舞》、《巫戏》、《粑棒舞》等民族舞蹈,曾于1990年作为亚运会开幕式剧目进京演出,著名的《好花红》民歌就发源于惠水,成为惠水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惠水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206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占生产总值的3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1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生产总值的3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占生产总值的30.7%。从增长幅度来看,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增幅为12.9%,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出了1.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8.4%、31.3%和30.3%调整为36.6%、32.7%和30.7%。
惠水县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山石、洞穴两大类。地处县境南部的燕子洞,高百米,宽近40米,洞中钟乳、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春暖花开时节,成千上万的燕子栖息洞内峭崖绝壁洞穴之间,行如流云,啼鸣应谷。地处县境西北部的九龙山,为惠水古代十二景之一。九座山峰耸峙环抱,中有一小峰突起,形似“九龙抢宝”。每年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族群众盛装云集于九龙山下,吹笙跳舞,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地处县城南14公里的苑口寨,有一由波云洞、仙人洞、出水洞等溶洞群组成的旅游胜地——波云洞,洞内钟乳石凌空密布,其状似人、如兽,黄白二色相间;地下河水从出水洞底涌流而出,涛声如雷,蜿蜓绕流山间,河水清澈见底。山水相衬,景色秀丽,令人赏心悦目。
惠水县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0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农业72244万元,增长10%;林业8877万元,增长3.07%;畜牧业51569万元,增长17.8%;渔业889万元,增长2.93%;农林牧渔服务业7104万元,增长1.97%;全年粮食产量实现164541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夏粮实现22402吨,比上年下降5.38%;秋粮产量142139吨,比上年增长2.6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通公路行政村200个,通电话村数129个,建成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522个,使用沼气的户数为7566户,农村用电2764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7797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02吨,农用柴油使用量861吨,农业机械总动力15.36万千瓦小时。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132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9643.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0%,按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217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集体企业实现总产值3739.5万元,下降4.6%,股份制企业实现145985.5万元,比上年增长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41.9万元,增长269.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14494.5万元,比上年下降12.5%。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1872万元,比上年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0217.05万元,增长5.6%。
惠水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煤的分布比较广泛,但因储量较少和媒质不佳未详细勘察。可作化工原料的石灰石遍及全县,原除了县水泥厂少量利用和民众烧石灰、建筑基础用之外,几乎没有开发利用;至2005年,惠水县新金龙水泥厂、惠水县芦山水泥厂、惠水县延昌建材厂等建材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开发长田工业聚集区后通过招商引资,贵州省内单机生产规模最大的、年产百万吨的新型回转窑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已于2007年12月28日在长田工业园区建成投产。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