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概况
-
此外,霍林郭勒市富有建筑石材、建筑用砂、大理石、珍珠岩、花岗岩石材、黑曜岩、粘土、陶瓷粘土、膨润土等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建筑石材、建筑用砂、粘土已大量开发利用;大理石、珍珠岩、花岗岩、黑曜岩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非金属矿产尚未开发。
霍林郭勒市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翼脊部,处在东北亚晚中生代的断陷带,是巴音胡硕至二连盆地群东部的一个代表性含煤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分为丘陵山地、堆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丘陵山地是霍林郭勒市地形的主要特征,四周均有分布。西北部尤为突出,多为火山岩组成的中低山,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堆积台地波状起伏,幅度不大。海拔在870--1100米之间,分布在丘陵山地基部,相对高差20--50米,顶部平缓。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霍林河及其各支流宽阔流域,河床平浅多弯曲。宽处可达1--2公里,流域两侧相对高差5--10米之间,并有较明显的阶梯。海拔在779--870米之间。境内最低点海拔779米,位于通霍铁路九孔桥处。境内山脉多为中低山,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54.3毫米,降水集中在7-9月。市境内有大小河流6条,湖泊4处。水域面积317.61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0.56%。年径流总量为46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4260万立方米,地下径流373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7138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427.6立方米。
煤炭是霍林郭勒市最主要的矿产资源,霍林河煤田总面积540平方公里,是储量多、埋藏浅、煤层厚、采剥比小、构造简单的优质褐煤。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为约130亿吨。煤质属低磷低硫的优质褐煤,沙尔呼热露天区平均发热量为3 262千卡/千克,西南区平均发热量为3 836千卡/千克,北部区平均发热量为4 200千卡/千克,平均挥发份是47%,是理想的电厂燃料和化工原料,有绿色环保燃料之美誉。
200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8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46%,完成年度计划的101.1%。新增个体工商户1190户,新增税收超50万元企业6户。交通运输、旅游业快速发展。公路货运量达到266万吨,增长37%。静湖度假村、怪山旅游区两个AA级景区顺利通过自治区旅游局复核验收,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5万人次。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电脑每百户拥有量达到35台,上网率达到20.3%。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5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6万户以上。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7亿元,增长8.44%。各项贷款余额43.4亿元,增长12.5%。保险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94万元,增长42%。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启动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工程。
2006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42.2万头(只),增长27%。蔬菜种植面积3600亩,产量1.2万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正昌草业、科锡羊业等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3户。全年劳务输出2013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90万元。
霍林郭勒市辖585平方公里土地(58460公顷,87.7万亩)。1996年,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有耕地16.2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7万亩;林地3万亩;草地4.5万亩;交通用地0.45万亩;水域0.45万亩;未利用地3万亩。1998年,有耕地18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万亩;林地12.6万亩;草地25.5万亩;交通用地0.45万亩;水利设施用地0.45万亩;其他用地0.3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2004年,有耕地2.1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万亩;林地13.2万亩;草地25.5万亩;交通用地0.3万亩;其他用地0.45万公顷;余为未利用地。2005-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尚未完成。
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1.56亿元,增长50.8%,完成年度计划的10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增长55.5%,完成年度计划的110.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87%,提高3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69亿元,增长95.42%。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煤炭产量2718万吨,增长34%;发电量21.6亿度,增长132.3%;铝锭产量12.8万吨,增长132%。南澳能源公司褐煤干馏项目试生产成功,煤化工产业取得重要突破。霍林郭勒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载体功能逐步增强。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