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概况
-
2008年,互助县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4533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和免除杂费,11942人次中小学贫困生享受到生活补助551.4万元,落实“两免一补”等补助资金1269万元。全县普通中学30所,小学245所。招收新生14464人,其中:中学7903人,小学5001,职业教育1560人;毕业学生14322人,其中:中学8281人,小学4559。年末在校学生63405人,其中,中学在校人数24216人,小学在校人数29636人,幼儿园、学前班在校人数5923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7%,高考升学率达66.8%。科技工作扎实有效。全县举办各类普及性科技培训班323期,受训人数达到17.8万人次;共申报实施菜用型豌豆栽培等5个项目,并通过验收。创建了台子、高寨、丹麻3个科技乡镇,培养科技示范户158户,全县科技示范户累计达到2958户。全县推广聚光型太阳灶3503台,累计达到17515台,“一池三改”沼汽池4930座,全县沼汽用户累计达到9800户。
互助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也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热量资源水平分布不均衡,垂直地带差异十分明显,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境内北部及东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气温均在0℃以下;北部的南门峡、边滩、林川、东和、东沟、丹麻、五十、松多等乡北部的脑山及半脑山地区年均气温在0-3℃之间;大通河谷地带年均气温约为2.0-4.0℃;中部的威远盆地和一川两沟之间的浅山地区年均气温在3.0-4.0℃;南部湟水河谷及红崖子沟、哈拉直沟、沙塘川的中、下段地区最暖,年均气温在4.0-6.5℃。年内各地均以夏季(6至8月)气温为最高,17-10℃;春季(3至5月)、秋季(9至11月)次之,10--5℃;冬季(12-2月)最低,-5℃--12℃。年中各月气温的变化又以春、秋最为剧烈,这期间月温差在5.0℃以上,初春的三月升温多在7.0℃左右,秋末的11月降温最为迅速,各地可达7.0℃-8.0℃。夏冬两季的气温均较稳定,月际间变温一般均小于3.0℃。川水、浅山地区3月份起气温大多升到0℃以上,4月和10月两月在3.0℃以上,5至9月川水及威远镇以下的浅山地区一般超过10℃,其它月份均在0℃以下。全县年平均气温为3.4℃。各月平均气温日差14.4℃,各月平均气温年差25.4℃。
互助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39万千瓦,同比增长3.41%;全年化肥使用量24151吨,比上年增长2.12 %,农药施用量313.216吨,增长2.53%;农用塑料薄膜27271公斤,增长23.96%,农村用电量3500万千瓦小时;当年机电排灌面积1.005万亩,机耕面积54.92万亩,当年机械播种面积32.87万亩。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742人次,转移输出106375人次,其中省外输出35720人次,省内跨区输出42563人次,就地转移2809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4745万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4060万元覆盖31个贫困村8033户3.3万人的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截止目前,累计投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1.25亿元,使全县16个乡镇111个村27000户11.5 万人受益,为贫困地区农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丹麻锦州至高寨、台子下一至双树周家人畜饮水工程开工建设,年内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在完善去年38个村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60个村的村级规划和100个村的基础规划,全县“两个规模”覆盖面分别达到62%和68%。全县39个行政村470公里的村道硬化工程全面完成,至此,全县累计完成道路硬化村129个,硬化乡村道路总里程达1407公里。投资2162.3万元的学校建设项目使81个各类学校受益,158所卫生室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年内新建完成党员活动室35个,维修14个,农村医疗办公环境不断改善。
2008年,互助县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县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制高点,通过一手抓总量,一手抓质量;一手抓盘活存量,一手抓扩大增量,外抓招商,内抓增效等有效措施,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柱工业优势得到发挥,工业经济的发展及增长方式得到极大转变,酿造、建材、冶炼、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工业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县工业生产呈现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工业企业达251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25万元,比上年增长37.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72万元,比上年增长36.83%;实现现价销售产值201985万元,同比增长42.74%,产销率为9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2833万元,比上年增长38.34%。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67261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7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20107万元,增长25.6%。全县12家企业投资3461万元进行了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0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稳定。建筑业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6家,年末从业人员达3248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906.4万元,同比下降8.95%,其中,装饰装修产值1170万元,同比下降79.16%。按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13826.4万元,安装工程产值1080万元。竣工产值920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994平方米,竣工面积55100平方米。
互助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紧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三农”工作,全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不断壮大,呈现出种植业喜获丰收、畜牧业总量及效益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效益明显、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2792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09%。其中:完成种植业总产值67705.94万元,比上年增长26.14%;完成林业总产值1331.76万元,比上年下降26.12%;完成畜牧业总产值57042.09万元,比上年增长23.23%。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特色优势作物比重上升,农作物产量增加明显。全县马铃薯、油菜、豆类、特色蔬菜的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36万亩、8万亩和2万亩,分别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1%、40%、9%和2.25%。全县马铃薯、油料、蔬菜、低温珍稀信用菌、制等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79.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8.5%,制种面积达到20万亩,订单面积达到36万亩,分别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9.9%和22.2%。全县粮油综合产量达到26.17万吨,同比增加1.9万吨,增长7.92%。其中,粮食产量达到13.88万吨,同比增长9.63%,油料产量达到6.15万吨,增长6.04%,蔬菜产量达到11.53万吨,增长16.35%。在台子、东和、林川3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和塘川、五十、南门峡4个百亩设施农业基地,全县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022栋。完成土地流转4.5万亩,涉及农户2342户,重点建成了台子乡1000亩和威远镇200亩等集中连片流转示范点11个。
2008年,互助县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文化事业机构28个;县乡共有文化活动室21个,电影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1个,共藏书7.5万册;专业技术表演团体1个。新建文化中心户15户,累计达到52户,文化大院2个,累计达到12个。全县25人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列,人数居全省首位。投资230万元的鼓楼修缮项目全部完工。城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2次(场),参加人数达8000人次,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卫生机构共有3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21所,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87张。卫生事业人员6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7.47%,共为26.3万人次报销医疗费2212万元,受益率达79.5%;全县共有1.04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8.22%,共报销门诊费和住院医药费138.58万元。县乡医疗机构门诊达27万人次,住院治疗2万人次,为全县10528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了全面体检。
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消弱较少,所以,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7小时,年日照率为57%,强日照时间长,年辐射量134-147千卡/平方厘米,作物生长期(4-8)国辐射量为77千卡/平方厘米,占年辐射量的52.2%,这就弥补了高寒的缺点,冬不冷夏不热。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互助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会会、省十一次党代会及县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 .12%。人均生产总值达7949元,同比增长19.8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县优势产业继续壮大,特色经济较快发展。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增长14.3%,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16.1%。全县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7年的27.2:29:43.8调整为26.7:29.7:43.6,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 73.3 %,比上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8亿元,增长19.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6万元,增长12.99%。
互助县林业生产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天保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补植补栽2893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周边荒山造林23000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000亩;完成义务植树81万株,大田育苗2220亩;完成通道绿化168.5公里、农田林网20.39万株、四旁植树42.9万株。重点公益造林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29亩,27.7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启动了小寺山、小庄后山、安定后山的三山绿化工程,共完成人工739造林亩,栽植苗木12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4.2%。畜牧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显现。全县畜牧业生产加大了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和科技兴牧力度,以生猪生产为主的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安排财政扶持资金5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养殖贴息贷款5620万元、“西繁东育”专项贷款1000万元,新建万头猪厂1个,千头猪厂8个,百头猪厂47个和良种仔猪繁育基地65个;新建生猪养殖小区2个、奶牛养殖小区2个、50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个。全县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90户,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52万户,同比增长4.83 %。年末共存栏各类畜禽125.57万头(只、匹)只,同比增长9.51%,出栏144.38万头(只、匹),同比增长2.11%,贩运育肥牛羊30.55万头(只)。
互助县矿产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炭、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