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概况
-
江陵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全年日照时数1827~1897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3~11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气温16℃~16.4℃,极端值最热39.2℃,最冷-19℃;无霜期246~262天。全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据郝穴水文站气象资料1964~1982年雨量统计,郝穴镇年平均降雨量为1184.3毫米,最高年份1980年为1658.7毫米,降水日数133天;降水量最低年份为1971年,639.5毫米,降水日数为96天;月降水以6月为最多,平均152毫米;月最高降水量399.3毫米(1980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251毫米(2001年6月8日);平均降水日数120天左右,6、7、8三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1998年,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形成二度梅雨,元至8月 ,荆州市平均降水量即达1178.2毫米,仅次于1954年;据江陵县水利局资料,6月12日至7月5日平均降雨168.6毫米,7月16日至8月5日平均降雨265毫米。
江陵县地处长江上荆江下段,过境江段全长47.5公里,河道弯曲,水面宽窄相间。以平滩水位为准,平均河宽1380米,最宽处南兴洲3000米,最窄处郝穴、祁家渊,仅700至900米;平均水深12.7米,在郝龙护岸段709+810、710+370处,河底高程出现过-8.4米。荆江年径流总量平均3847亿立方米,枯水年为3206立方米,建国以来1954年径流量最高,其次是1998年(为4752亿立方米)。根据沙市水文站(二郎矶)资料,1903~1998年,荆江最高洪水位为1998年的45.22米(冻结基面,下同),最低为40.88米(1904)和40.97米(1972),汛期最高洪水位平均高出堤内地面12~13米。由于江水含沙量较大(沙市站监测1988年悬移质输沙量为6.04亿吨),河床日渐淤垫,下游分流河道淤塞,洞庭湖水面缩小,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水位持续增高,使荆江河段受其回水顶托的情况加剧,造成水流不畅,荆江汛期洪水位不断上升,汛期时间延期长,以致荆江防洪形势严峻。三峡工程关闸蓄水后,荆江防洪形势有所缓解,河水含沙量相对降低,汛期明显延后,但春耕生产用水大多靠提水灌溉。
江陵农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全县属长江自流灌区,河渠密布,纵横交错;水利设施配套,抗灾能力较强;土壤多冲积土,养分含量高;农副产品众多,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和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化示范县,盛产四大家鱼、甲鱼、七星黑鱼、大口鲶和中华鲟,以及“郢城凤”酱品、“白鹭春”香莲、菱角等。
江陵县拥有精细化工、医药器械、造纸包装、轻工纺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汽车零配件等七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2家。其中,湖北文龙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天利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荆安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白马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宝马弹簧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为省、市重点企业,生产的鹿茸健酒、高强度瓦楞纸、病毒唑医药、“1211”灭火器等30多个牌产品享誉中外。产业重点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化工为主。一是因为有丰富的原料。全县有26万担棉花,初步测算,如果纺纯棉,可以满足11万锭纺纱需要。再比如稻草造纸、粮食加工食品,都是有丰富的原料的。二是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初步统计,在全县31家规模企业中有25家属于三大类产业的企业,占80%。三是因为有荆州的带动。在地理上是荆州的郊区县,在产业上要建成荆州的卫星城。荆州是全国著名的轻纺城,现在汽车零部件、化工、家电在全国很有地位。主攻三大产业是围绕荆州的产业方向,主动配套,承接转移当好卫星城。
江陵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县治郝穴镇得名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明朝以来一直为江陵东南部政治文化中心。据宋代《方舆揽胜》及乾隆版《江陵县志》记载,自东晋以来,这里的禅林殿宇如妙济寺、许仙观即享誉远近。而东晋至唐在这一带设置的侨郡侨县和新置州县亦有大量文化遗存。但由于历史上的战争、洪水及后来的破四旧运动,历史遗迹大多不复存在。如今发现的只有荆江大堤上的《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和镇安寺铁牛,硕果仅存。《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江陵县郝穴范家堤建闸记》碑位于荆江大堤706+560处,堤内坡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为范家堤闸落成而立,俗称铜闸碑。郝穴范家堤闸是钦工(封建时代皇帝亲批的工程),当时其目的在于排放三湖、白鹭湖及现白马、沙岗一带各内垸的渍水。按当时的工程构想,一旦长江汛期过后,现在江陵东部的渍水均经熊家河而由范家堤闸注入长江,后来由于长江河床的变化和大堤的增高,范家堤闸失去了排渍的功能而被废弃。但由于碑的存在,为研究荆江近二百年来水文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证据。铁牛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由荆州知府唐际盛主持,金火工甘福兴铸造。采用泥模拼块组合,群炉铁水浇铸工艺。造型雄伟,神态威武逼真。其背上铭文为:“嶙嶙峋峋,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表达了江陵人战胜洪水的愿望。1958年2月28日,周恩来前往视察三峡途中,与李富春、李先念等视察了郝穴铁牛矶至沙市五十多公里的险要堤段。1998年洪水期间,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曾到此视察。荆江大堤镇江铁牛和铁牛矶,已成为创建中华第一堤的标志。铁牛矶护岸工程的兴建,铁牛南侧新修的江陵抗战纪念园,以及大堤内外滩高大的水杉树林,已辟为游乐景点。
江陵位于扬子准地台江汉沉降区江汉盆地西南部的凹陷构造带。境内地质构造一是沙市——资福寺——赤岸街隆起;二是金家场构造带,该构造带位于资福寺亚凹陷的南缘,为北西走向,包括金家场隆起、魏家场隆起和郝穴隆起。江陵地势平坦,属长江冲积平源和四湖滨湖平原并列地带。其地貌有洲滩平地、淤沙平地、中间平地、低湿平地四类。全县海拔高程在25.3(沙岗九家湖电排站)~40米(马家寨乡文新村王家河)之间,相对高差14.7米。
江陵县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有1200多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1000余种。农作物及栽培植物有粮棉油等作物20余种,蔬菜80余种,水果13种,林木88种,竹类13种,花类近80种,药材222种,其它500余种。江陵县境内有石油蕴藏,东部地下凹陷地区有盐湖,卤水蕴藏较大,具开采价值。沿江沙洲及河滩有可供采挖的粗砂卵石,并含微量砂金。
江陵基础设施完备,水陆交通便捷,两条省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这里距沙市机场、荆州铁路货运站、宜黄高速公路仅30分钟车程,由水路从郝穴出发,可直达重庆、上海。开通了1.5万门数字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网络,完成了3.15万KVA主变增容和部分电网改造,拥有等级公路近300公里,总投资1700万元的陆地水厂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城区有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商场3处。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