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概况
-
江南区扬美镇盛产香蕉、酸菜、梅菜、豆豉等,远销东南亚,香蕉畅销全国各地,酸菜、梅菜在广西享有盛名。梅菜、沙糕、豆豉被称为“扬美三宝”。其中,“扬美三宝”闻名遐迩,是游客必买和外地商家的抢手货。扬美沙糕 扬美沙糕选用本地种植的香糯及优质白糖、芝麻、植物油做原料,以芝麻、花生、莲蓉、枣蓉、八宝、水晶等做馅,加上朴素清美的外包装,深受顾客欢迎,还未入口已觉香甜,待到入口时,只觉甜而不腻,十分可口如今已打入南宁市各个商场、市场。
江南区是个后发展城区,拥有大片可供开发的土地和市区内最长的滨江水域,是发展都市型工业、休闲娱乐业:房地业、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场所。随着大南宁的形成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江南区已成为南宁市新的投资热土。抓住良好的机遇,江南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提出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不仅使江南区工业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也使江南区的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江南区这个传统老工业区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呈现出二、三产业和城市建设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2004年城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16.1%和25.95%。
江南区依托良好的交通仓储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江南区现有铁路货运专线20多条,仓储运输企业30多家,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是广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江南物流园己被自治区批准为南宁市首家省级物流园区。江南区正在将7.9平方公里的江南物流园发展成为汽车销售,大型商场、区域性专业市场、包储运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抓住堤路园建设的契机、打造邕江南岸经济带。岂江南岸堤路园工程全长26公里,按照双向六车道的标准建设沿江道路和配套进行绿化美化,工程计划于2005年10月份竣工。堤路园的建设,为江南区开发沿江经济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休闲娱乐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等。实施“136”工程和旧城改造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一些重要地段进行改造和亮化美化。结合建设“136”工程。堤路园工程的实施,按照“旧改一片、新建一片、繁荣一片”的原则进行旧城改造。近期主要实施白沙片区旧改项目,面积约1300亩,将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商住新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化。目前,我城区淡村、新屋两个“城中村”已被列为南宁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主要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将市区及近郊农村转变为社区,农民转为居民,集体经济变为股份制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城市发展。
江南区古为邕州城郊,解放前为邕宁县管辖的农村,1950年为南宁市第二区,1953年春南宁市将郊区的三个区并为第一区时,其大部分划入新的第三区(即后来的兴宁区)。1955年归邕江上段、邕江下段两个街道办事处管辖。1957年合并为水上办事处。1958年在水上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南宁市上游公社,1959年改称水上公社。1968年成立水上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5月改为江南街道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建立城区建制,1980年5月召开江南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江南区人民政府。2000年,江南区辖2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2545人,其中:福建园街道84339人、江南街道108206人。
当前,江南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一批大工程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南区正以骄健的步伐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巩固工业区地位。一是继续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充分发挥江南区作为南宁市传统工业区,具有发展工业的先天优势,引进各种经济主体与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租赁开发,使国有企业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得到利用。二是加快建设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铝工业园区,营造工业大发展的平台。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3.9平方公里,园区设立以来,势头看好,当年签订入园意向企业10家,投资额达12亿元。园区主要发展铝加土业符合产业改革和环保要求的都市型工业。
江南区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南宁国际机场和西南最大铁路编组站—南宁火车南站坐落辖区内,桂海高速、南北公路、快速环道、高速外环和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贯穿辖区,白沙大桥、中兴大桥、清川大桥、邕江大桥、永和大桥、葫芦顶大桥、北大桥、桃源桥和正在建设的凌铁大桥9座桥梁横跨邕江两岸。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