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概况
-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江孜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2008年全县粮、经、饲比例调整优化为51:24:25,实播面积16.19万亩,粮油总产13046.25万斤,比2007年增产2.81%;蔬菜总产量4000.84万斤,比2007年增产7.98%;饲草饲料产量4203.09万斤,比上年增产0.8%。兑现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738.91万元,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专项资金243万元。加快畜牧业发展。2008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到7132.81万元,比2007年增长6.87%;年末牲畜存栏37.16万头(只、匹),比2007年增加1.1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达到35.33%;牲畜总出栏12.12万头(只、匹),出栏率33.59%。新生仔畜共成活12.97万头(只、匹),成活率达到88.05%,成畜死亡率控制在0.58%左右;肉、蛋、奶、酥油、羊毛等农畜产品总产量4112吨,较2007年略有增长。
江孜县引导扶持特色产业。坚持以种羊繁育基地、奶牛养殖基地为依托,加大了短期育肥、黄改、绵改等工作力度。2008年该县分别完成黄改5560头、绵改2.2万只、短期育肥羊5.21万只。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培育和扶持扎西洁白糌粑加工厂和啊香糖醋大蒜加工厂,拓宽优质青稞、江孜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本县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和组织化领导,积极培育农牧民工带头人,2008年共完成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19290人(次),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6826.52万元,比上年增长49.6%。
近年来,江孜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企业效益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确保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亿元,比2002年增长11.52%;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780元,比2002年增长8.6%。2002年,江孜县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优质青稞在前年种植3万亩的基础上,再推广面积12.2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2.52%;机耕机播面积达到24.6万亩,饲草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明显增加。2002年,江孜县还加大了重点户、重点村养殖示范工作,重点扶持了150户,投资160万元,引进良种牛597头;农发项目也已经争取在江孜镇年堆乡、车仁乡、紫金乡、江热乡等乡镇,5个村进行良种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两年内,计划发展800户奶牛养殖重点户。2002年,江孜县项目建设投资数量大、项目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的贡献率较大。全县建设项目总投资1.99亿元,项目36个,比2002年增长了50%。2003年,项目建设创造了GDP达3133万元,占全县GDP的8.56%,实现税收120万元,为全县税收收入的25.64%。目前,进行的36个在建项目,共到位资金1.28亿元。
江孜县是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气候怡人、土壤肥沃、水质好、无污染,盛产优质青稞,因营养丰富、口感好而名扬全区。江孜扎西洁白糌粑由江孜青稞精心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江孜高级脱皮糌粑曾是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等贵族使用的主要食品。江孜扎西洁白糌粑加工厂的原料青稞特别的优质新鲜安全卫生。主要通过对青稞清除灰尘、水洗干净,手工烘炒、捡掉烧黑青稞和石头、脱皮、水磨加工而成。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4种不同的袋子包装糌粑,分别为5斤糌粑袋,10斤糌粑袋,20斤糌粑袋,50斤糌粑袋。一等品糌粑一市斤价格为2.4元,二等品糌粑一市斤价格为2.2元,三等品糌粑一市斤价格为1.8元。根据规格将其分为一等品糌粑脱三次青稞皮,二等品糌粑脱一次青稞皮,三等品糌粑不脱皮,另外还有豌豆糌粑,其为5斤糌粑袋,价格为2.5元。
江孜县是著名的卡垫之乡,卡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县地毯厂初建于1973年,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为全国重点出口地毯生产定点企业。江孜地毯厂“宗山”牌系列产品全部采用藏北纯羊毛纱手工织成,主要产品有:地毯、卡垫、挂毯、靠背等一百多种。产品在继承和发扬悠久的西藏民族传统卡垫图案的基础上,还根据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新颖图案。它的织法十分别致,结构紧密精致,经久耐用,色泽鲜艳,图案新颖,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深受区内群众及海外人士喜爱。经过近千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梳、纺、染色、倒线、手工编织、平剪、洗毯等一条龙生产工艺。独特的藏式穿杆和扣法,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深受中外顾客青睐,并在国际上享有祟高的声誉。
江孜县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97亿元,实现农牧民劳务增收1811.82万元。如: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10359.87万元,其中渠系工程设计灌溉总面积达到19301亩,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共有11个乡55个行政村受益;农村公路项目总投资2193.91万元,解决了本县31个行政村和3个乡政府的道路畅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561万元;电力“村村通”项目基本解决了江孜县1294户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县机关和乡镇职工周转房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解决了县乡干部职工住房问题。
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
江孜县旅游资源丰富。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迹甚多,唯一性强,旅游价值甚高。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是唯一的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聚于一寺的寺庙,寺中的“十万佛塔”在西藏独树一帜。距县城不远的帕拉农奴主庄园则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庄园。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种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上最易于接近的大陆性冰雪活动中心。满拉水电站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立的最大的建设项目,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10多亿元,已于1999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满拉水电站集农业灌溉、防洪、旅游、发电为一体,已成为江孜旅游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