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概况
-
尖扎县县城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1万人。1998年前,沿街主要建筑物大部分为土木结构平房,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很低,城镇建设投资和规模远远落后与省内其它兄弟县。1998年起县委、县政府把城镇建设作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全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先后完成了人民街、黄河路、申宝路等主要街道铺面改造工程和县政府、广电局、公安局等一批重点住宅楼工程,实施了新建文化广场、县城道路、小广场和添置高杆灯、路灯等项目。四年内共完成城镇建设项目80余项,新建面积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达1.2亿元,是1993-1998年期间的5倍。县城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县城基本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2000年,青海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尖扎召开,2001年,在青海省第五次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荣获"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称号。
尖扎县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峦迭起,地势高峻,沟脊相间,地貌复杂多样,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异明显。境内山脉属西倾山余脉,西南到西北有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申宝山、扎马山等,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县境内有9条沟河。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
尖扎县水电资源得天独厚,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在尖扎县境内流程长达96公里,黄河、隆务河水流急、落差大,可建一大、二中、二小五座电站。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的第二个梯级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发电量59亿千瓦时;我省最大的水电引资项目-直岗拉卡电站已开工建设,该电站总投资12.8亿元,总装机容量19万千瓦时,年发电量7.62亿千瓦时;此外尚有黄河上游总装机28.4万千瓦、总投资为24亿元、年发电量为23亿千瓦时的康杨中型水电站,位于隆务河段的"三道班"小型水电站总投资为1.08亿元,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泽唐小型水电站总投资为4572万元,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时,年发电量3.2万千瓦时。
尖扎县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以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古松、奇峰、方山、洞穴、清泉、小溪,景美如画。山上,云雾缭绕,霞光穿云透雾;山下,三座古刹,晨钟暮鼓,与山峦叠翠,相映成趣。置身其中“不欲成仙亦为仙”。公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名山佳水,佛寺僧舍,相缀成画,与李家峡库区风光相辉相映。投资9600万元的森林公园专用公路已建成,投资1170万元的森林公园景点及道路工程已启动实施,为坎布拉森林公园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青海省的旅游热点。另外还有德多寺、古雷寺等历史悠久的宗教寺院。
尖扎县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资源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省内外的经济合作交流日益增多。依托水电资源招商引资取得实破性进展,投次14亿元的直岗拉卡水电站建设正在进行,已完成投资2.56亿元,康杨水电站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可望年内动工兴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实施,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加大,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杨凌高新农业科技示范盐碱地相继建立。全县非农人口实现了“普九”,农牧区基本实现了“普六”、“普九”工作扎实推进。成人教育全面发展,扫盲教育取得新成效,达到国颁“扫盲”验收标准。农村特区广播电视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卫生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目标。
尖扎县有野生动物数十种,珍贵皮毛兽有旱獭、狐、猞猁、扫雪、水獭,药用禽兽有雪鸡、麝、鼯鼠,可肉食的有岩羊、环颈雉、斑鸠、岩鸽,还有珍稀动物苏门羚、兰马鸡、雪豹等;植物资源有野生经济植物120余种;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金、云母、煤、石灰石等矿点10余处,已查明的莹石氟化钙达90%以上,是冶炼高级钢材必用添料,方解石矿储量大,并共生冰州石。
尖扎县总耕地面积为79198亩,其中水浇地29716亩,浅山地36202亩。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牧业由脆弱型向稳定型转变,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 8.92 万亩,总产量达到 1446 万公斤,油料播种面积 1.44 万亩,总产量达到104万公斤。"百里万亩"果品生产基地、"百里千亩"白色蔬菜走廊已初步形成。全县各类牲畜存栏数达21万头(只),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加让要其水库、集雨利用、草原"四配套"、"531"等一批骨干工程得到实施,农牧民生活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尖扎县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以粮油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以耗能企业为主的地方工业日渐壮大,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50万元,工业企业产值898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6371万元,经济持续增长, 投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尖扎县扶贫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64.63万元,扶持贫困农牧民7742户,基本解决了6506人的温饱问题。2002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并编制完成了县、乡、村参与式三级扶贫规划,樗着我县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同时实施异地扶贫开发工程,投资30万元,在亚格滩异地调庄安置了尖扎滩乡贫困户69户4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通过五年的努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达1247元,比1997年增加707元,年均增长18.22%。
2002年,尖扎县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狠抓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水电资源开发和项目工作,实现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002年达到1150万元,完成财政支出7710万元。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不仅保障了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足额发放,而且支持了农牧业等重点建设的需要。
2002年,尖扎县上下坚持一靠争取,二靠自筹的办法,加强以农田水利和“四配套”建设为中心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要其水库、多让水渠、康杨一级电灌站等一批惠及各族群众的重点水利设施,在浅脑山区全面实施了集雨利用工程,建成集雨窖6033眼;牧区“四配套”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在连年遭受旱灾的情况下,全县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2002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453.36万元,年均增长8.11%。畜牧业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牲畜总增率达到38.7%,商品率达到36%。坚持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比较优势,下大力气调整农牧业结构,农牧业经济开始向特色、优质、高效的产业化方向迈进。畜牧业优势也逐步显现,“西繁东育”格局基本形成,2002年育肥规模达到10万头(只),实现产值1925万元。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