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概况
-
吉隆县消费市场运行平稳。2010年一季度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2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分区域看,县零售总额为436.6万元,县以下零售总额为169.6万元。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完成零售额498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7万元,表现出旺盛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9.5万元。吉隆县口岸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吉隆边贸口岸建设是吉隆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今年以来,该县切实抓好以吉隆镇为中心的边境贸易市场建设,加大吉隆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功能,通过国家投资、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等形式,高标准、高起点,把吉隆口岸打造成西藏与南亚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通道,使之成为集旅游、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边境贸易区。目前,投资7000万元的口岸电站正在进行立项审批,有望年内动工。
2007年,吉隆县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旅游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推进旅游基础运行机制,选定4户农牧民家庭旅馆进行挂牌营业,培训了4名专业的导游人员,撰写、整编全县旅游景区、景点解说词,并汇编成册,作为导游培训教材。二是加大旅游宣传工作力度,制作了吉隆旅游宣传手册、宣传卡片,并在成都、拉萨、日喀则发放4000余份。制作了长达25分钟的专题片“人间天堂吉隆沟”,在西藏电视台《在西藏》、《今日西藏》、《西藏旅游》等栏目播出。在日喀则旅游网建立了吉隆旅游资源介绍网页,切实提高了吉隆旅游的知名度。三是着手开发折巴乡强芒巴村旅游资源。四是打造、培育出旅游精品线路。旅游部门通过认真考察,初步制定出了两条适合该县旅游发展的精品线路,规范了景区、景点,完成了方便旅客参观、游览的路线设计,旅游工作步入正轨,旅游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吉隆县与整个西藏一样,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自给状态下的农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吉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吉隆县的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局势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成为吉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吉隆县北部地区为藏南寒冷——温暖的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左右,属于温湿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而吉隆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0-13℃,最暖月气温为18℃以上,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年无霜冻日数在200天以上。
2002年,吉隆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43万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21万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粮油总产达到1068.72万斤,连续夺得第15个丰收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肉、奶、皮较上年有较大增长,牲畜年末存栏14.5949万头(只、匹)。扶贫开发进展顺利,落实扶贫点建设45户263人,牧民定居15户75人。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产值完成1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842.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9.3%。全县劳务输出3555人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415.59元,比上年增长13.7%。地方财税收入完成9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168家,注册资金33万元,从业人员261人。
近年来,吉隆县按照“3466”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抓好生态和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开发生态旅游、举办“手镯舞文化旅游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来打造吉隆旅游品牌;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好吉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吃、注行、游、购、娱”上大作文章,调动群众参与旅游食品、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等具有本地特色产品的开发,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该县正努力争取在“十一五”末,把吉隆沟建设成为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圣地。2006年,吉隆县在拉萨成功召开吉隆旅游新闻发布会和吉隆旅游宣传画册公开发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吉隆沟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该县在吉隆镇发展一批旅馆,壮大餐饮娱乐业,逐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同时与援藏工作做好衔接,争取援藏资金主要投向吉隆镇的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有计划地从全县农村待业青年中培养一批农牧民导游,鼓励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增加收入。
2010年以来,吉隆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要任务,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全县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73.9万元,同比增长14.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27.2元,同比增长17.5%。农牧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吉隆县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立足优势资源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011.79亩。畜牧业方面,全县以保幼畜为重点,保母畜为主攻,在措施上做到了物资、技术、服务等“八到位”,确保了接羔育幼工作顺利进行。一季度,全县共新生仔畜65513头(只、匹),仔畜成活率达到92%,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
吉隆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南部,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全境东西长约3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左右,全县面积12000平方公里。县城驻地距日喀则市490公里。全县平均海拨在4000米以上,县城海拨约为4200米。
吉隆县工业经济形势良好。2010年一季度,吉隆县工业企业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支出增加等各种困难,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全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5%。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吉隆县在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着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开工和复工,提高项目进度,一季度,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0万元。其中,县廉租住房、折巴乡卫生院维修、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的完工,为改善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隆县地质构造是,北部为高原宽谷湖盆地,南部为深切级高山峡谷,大致以喜马拉雅山段至希夏帮马山峰至脊线为界,其北翼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部位于喜马拉雅中段。 段。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吉隆县土地大致有肥力限制型3452.8亩,土层限制型2248.5亩,砾石限制型17145.5亩,还有风砂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性土、石质土等。
- Sitemap | Xml | W3C XHTML 1.0
- Copyright © 2018 中国地图全图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